月凶念什么生肖?

燕洋滈燕洋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字形上看,“兇”字是“示”“戈”两字合体而成。《说文解字》曰:“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段玉裁注曰:“凡言‘示人’者,皆谓显示于人。”据此,“示”字本义就是指天上的云气(彩霞)呈现各种形状,有红如火焰的、黄如狮子头的、黑如乌鸦翅的……这些形态各异的云气被古人观测并认为与吉凶有关,因此用“示”指称它们。而“弋”字本义就是用带绳子的箭射鸟,这里的“鸟”当然也包括那些被人类视作益鸟的鸟类了。

由此引申,“弋”指代的对象就不仅包括那些被人类视作益鸟的鸟类,还包括那些人类视之为害鸟的鸟类,甚至包括那些既不益也不害的人类不关心的鸟类。总之,“弋”所代表的猎杀对象,其范围要比“示”所代表的自然现象宽泛得多了。 其次,从语源上来看,“弋”字的形体演变也说明了它由表示用带绳子的箭射鸟这一动作,逐渐引申为指代各种猎杀行为的过程。

由上图可见,“弋”字最早作“弋”,字形像在箭上系一根绳子;其后作“弋”,像手持射具待射之状;再后作“弋”,像以手持弓射之形;最后作“弋”,像手持箭射之状。由此可见这个字是由表示具体动作的象形字逐步引申为一个表示抽象动作的会意字。这种由具体到抽象的演化路线也正是上古汉语字形演变的普遍规律之一。 所以“兇”即“弋死”之意。

至于这个“弋死”的是什么动物,则取决于“弋”的用法。如果“弋”指代射箭这项运动,那么“弋死”的自然就是被人类视为害鸟的那些鸟类了,例如: 或曰:“弋,何也?”曰:“弋,柔畜也。”牧之以毛,取之若何?曰:“设机而取焉。”“机”即“矰”。《广韵》曰:“矰,钓也。”“釣”字从“弋”,正表“弋”字原指用于捕鱼或猎鸟的竹木制成的装置。

不过上述解释仅仅满足了“兇”字形的构成要素。要彻底弄明白它的含义还要结合语境来考察它的使用状况。 我查了一下,“兇”字在古籍中通常有两种用法。一种便是将它用在“示+戈”结构的词语里,构成“兇器”“兇兵”“兇狼”“兇野”“兇殘”“兇邪”“兇暴”“兇恶”“兇逆”“兇狂”“兇虐”“兇姦”“兇狠”“兇頑”等形容词。

另一种则是将它用在“弋+戈”或者“弋+示”的结构里,构成“弋凶”“殪凶”“射亡”等等。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结构里含有“弋”字的词很多都带有贬义色彩,表意也相对明确,比如“弒”字(弑的本义是指子杀父,这里特指后者)、“戕”字(戕的本义是自残身体或毁坏自己,这里指前者)、 “殒”字(殒的本义是降落、死亡,这里专指后一种情况)、“殪”字(殪的本义是病死,这里专指前者)以及“射”字(射的本义是放箭,这里指前一种行为方式)……它们的意思都比较清楚,使用也比较频繁,在此不必费心解释了。

以上两种用法中的“兇”所包含的意义都有明显的贬义性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古代文言文中也有一些含“兇”的字词表达褒扬之意的,这类字词在现代汉语中也保留了下来。这就是“勳”“勛”“勲”三个字。 先说“勳”字。《说文解字》曰:“[勋],功也。从士,从勛。”徐铉校定唐陆羽《茶经·一之源》中记载:“周昭王二十六年,王率诸大夫亲耕于藉田,天子躬耕致精,其官属皆功成受爵,号为『勳官』。”又东汉许慎《五经异义》载:“故太史公书日:‘武王伐纣,立紂子武庚為侯,令管叔、蔡叔傅之。’《孝经·孝弟章》曰:‘周公郊祀后稷,以配上帝。’是後稷配天,武庚比周公。”可见“勳”在周代指农事之功和封赏之爵。这两种含义一直延续到现代。

再说“勛”字。清代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时引用明代学者胡晃的话来说明“勛”的由来:“今人之言功勋,犹宋人之言恩荫。”这句话的意思是“勛”字是从“恩荫”→“勳荫”这一系列的汉字中分化出来的。其实,“勳荫”这个词是唐宋时期开始使用的。唐代韩愈《上党郡太守郑君墓志铭》中有:“公为太守,民无讼,田稼丰,功绩著,陞州治。”其中“升州治”的“升”正是“勳”字。宋代王安石《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说:“昨承明示,令子瞻撰《荆公新学略》。”其中的“明”即是“輝”字,“輝”字古代亦写作“勛”。

至此,“勛”“勛”“勳”这三个字的来历也就一目了然了:它们都是表示功业的优秀文字,原本同根同源。但由于历史变迁,“勛”字在汉代以后表示贵族封地之“邑”的意思,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读音,进而又分造出“勛”“勛”“勳”这三字,并且分别承载起新的文字功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