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三七粉,就是三七的切片或打成粉的产物。 中药里的“七”,很多时候并不是特指七种药物,而是个虚数,比如人参加当归六钱、川芎六七钱,这里面的“七”并不是指七种药物的意思,而是指数量众多之意。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的植物,就叫做“三七”了。 三七主要的功效是:散瘀止血(咳血、吐血、大小便出血)、消肿定痛(跌打损伤、关节疼痛)。
可以用于下列这些病症的治疗:咯血,吐血,便血,尿血,创伤血肿,外伤出血,胃出血,子宫出血,糖尿病引起的眼睛视物不清楚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三七还有抗炎症,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临床上还可以用来预防脑梗塞,高血压脑出血,慢性肝炎,肝纤维化。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三七性温,有热象的人不适合服用,比如阴虚火旺的人出现口腔溃疡,口臭,口干,小便黄赤短少者就不宜使用;孕妇不宜服用,以免引起流产;另外,服用时一定要吃清淡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否则容易导致药物效果不佳。
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止血、降血脂、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三七具有止血、散瘀、定痛的功效,善入肝、胃二经,为三七主药,临床应用最广,单方或复方用于多种出血证及跌扑肿痛等症。 三七的药用和保健作用,历代本草医籍均有记载。
明代医药学家兰茂所著《滇南本草》(公元1436年)认为三七能“破血、散血、止血”,可治疗“吐血、便血、衄血、血淋、接骨、止筋骨疼、妇人血崩、赤白带下”以及“妇人怀孕落胎、生儿血阻、刀伤、箭伤、跌打损伤、一切疼痛,血积疼痛”。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认为三七“味微甘而性温,颇似人参而无刺手回甜味,气微香而略似萝卜,故能和营、止血、散瘀、定痛”。
清代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对三七的产地、功用等更有专论。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三七有显著的止血、散瘀、消肿定痛作用,能扩张血管、降血压、增加脑和冠脉的血流量、增强心肌收缩力、消除脑水肿等。 三七既可单味药用药,也可配伍其他药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