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1是多少字笔画?

耿成耿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1”是什么东西? 题主应该想说,《康熙字典》中“行”字的笔画是五画吧! 但其实不对的,《康熙字典》中“行”字笔画只有四画,因为《康熙字典》把“一丨丿丶乙”共五笔划的字归到“十字部”了(详见《康熙字典·序》)。 而“辛酉本”五行字典和普通话读音相关的木、火、土、金、水五行部首里就包括了单人旁“亻”和双人旁“彳”——其中单人旁的“亻”归于“七画部首”而双人旁“彳”归于“八画部首”。 所以“行”字在现在的拼音输入法中属于“gh”或“hgy”,而在过去的康熙字典以及旧时汉语词典里属于“hhy”或“hy”,都读作xíng。

为什么又说是正确的呢? 因为古文字学专家王宁先生研究指出,古文字中的手型字“持、授、受”等,早期写法是一竖穿两笔——类似今天书写“高”“音”两字的第三笔。 而“行”的古文字形就是由这样的字形发展而来的。所以从字形上看,“行”字最早应该是四画的。 那么有人会问了,既然“行”字笔画明明是五画啊。这是因为,在古代汉字结构里,有“多宝格”现象,即一个字有多个笔画。比如“章”字,篆书笔画一共有六画,但是楷书却有七画;再比如“高”字,篆书有一笔一画十一画,但是楷书的“高”却只有八画。这种现象,在现代汉字中仍然存在,比如“量”字,繁体字写了十画上中下三部分,但是简体字却只写了一画。

所以,由于古代汉字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很多古人著述时往往把现在两个字写成一笔的画数加起来的总和作为该字的笔画数,而实际上今天的简化字并不是这样写的。于是乎,出现笔画数偏差是很正常的。 比如在《康熙字典》一书中,“人”“大”“月”“用”等部首的字,都是把繁体字的笔画相加得出结果。然而这些字正是我们今天使用的简化字。因此出现了与简体字不符的繁体字笔画数。再如清朝朱骏声所著的《说文通训定声》一书,更是直接错误地把一些形声字归入形符部,从而造成大量部首错误的例子。 总之,从现有考古资料看,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全是象形的,而且也是一字一画,所以文字学家们认为汉字的起源是一画一画的。而到了金文阶段,有的文字像“高”字,为了表示上面的结构,就在下面添了一笔,这样的文字当然是两画了。

后来的篆书,是把所有的文字都写在方格里,并且尽量保持每笔横向或者竖向,于是出现了像“行”字这样的,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互相混合的字,这种字笔画自然更多了。但这种多了的笔画,都是横画、竖画,而不是其他。所以我们把“行”字放在“土”字部的偏旁里。

古彩苑古彩苑优质答主

五行中的每个字笔画不一样,具体笔画是:金2笔、木4笔、水4笔、火4笔、土3笔。

1、金:本义指金属,金属是具有金属光泽的晶体,富有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的金属元素的总称。引申义指金属制品,也指用金属作的乐器。

2、木:指木料或木料制品,又指植物的茎或整个植物。引申为质朴、坚强。木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3、水:本义是河流,后由河流抽象出“水”这种物质,成为一种液体的总称。其引申义为“水流的”,即处于不断流动变化之中。水,是生命之源。

4、火:本指物体燃烧时所发散的热、光。引申指战争,各种灾害,明亮,光彩,精神,心理激动等。火的发明与使用,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5、土:本为土壤的意思,后由人类生存,离不开对“土”的利用与改造,因而引申出“土地”、“疆土”、“国家”、“国土”等具有重要价值之物,进而再转引出“心胸宽广如大地,浩瀚无际,无远弗届”之寓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