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方位中央指的哪里?

历雪睿历雪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尚书·洪范》记载:“帝令祝融,作五祀;惟甲、乙、内三祠,在长江(今河南境内)中游,惟丙丁午未七祠,在长江下游,惟戊己中央之土,无祀。” 这里把南方、西方和北方都明确了,但中央到底是指哪一座山呢? 《周礼·大行人》载:“春祭昊天上帝,秋祭太阳星辰。” 这表明,周代天子有四季祭祀天地的情况,而春天祭天子所代表的东方苍龙,秋天祭天子所代表的西方白虎。

那中央所指,就是天地之间,也就是中原地带。 这样看的话,商朝的都城亳(bó)(今山东菏泽),周朝的京师镐京(今陕西西安东南)都在东方或说春祀的位置上,而夏朝的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和殷墟(今河南安阳)则在西方或说秋祭的地方。

中央确实是指中原地区,且与东、西有着一定的联系: 东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祭祀的时候代表皇帝亲自前往;西边则是日落之处,代表着帝王死后灵魂要去往的地方。中间的四神:勾陈、腾蛇、朱雀、玄武都是镇守四方之位,并且各有职责:

商媛美商媛美优质答主

方位是在一定基准下确定的,一般是人所处位置为基准。中央,有核心、中枢、像中心一样重要位置。五行方位中央指的是中原地区。

一般说来,在平面中确定一个位置需要知道到两个互相垂直的直线的距离。因此人们选取了两个互相垂直的线作为方位的基准。由于古人活动范围不大,观测地平圈周围的星辰有规律的东升西落,因此古人把东西作为一条基准线,这在古代许多民族都是如此,如希腊、中国、埃及、波斯。而另一条相互垂直的线,由于不同民族习惯不同以及居住区域气候的不同,选择也不同。有些沿用上面的办法,以南北两极作为第二条基准,如希腊和埃及。而中国当时还没有发明浑仪,无法观测北极星,而且在温带区域,昼夜长短变化明显,因此古人把日中时(中午)人影所指的方向作为另一条基准。

与东西对应的太阳在日中时移动的方向(也就是现在的正南正北),古人称为南北。古人把人面朝北的时候右手边称为阳,左手那边称为阴。后来又用这个阴和阳以面朝东为基准,称右边为南,左边为北。这可能是现代有“阴北”“阳南”说法的来源。以上说的是平面中的东西南北的来源。那么,对于天体在竖直方向的变化规律如何表述呢。古人以人直立两臂侧平举为基准,因此,天体高于地面的部分称为上,天体接触地平的称为旁或广,低于地平的称为下。这样就形成了上下旁三面加上东西南北四个面的六合称呼。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