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五行药来补金?
这个命题挺有意思的,可能有点学术,但绝对实用! 中医里有个概念,叫“五运六气”,是指古人通过观察一年里的阴阳变化规律及中气的位置,将每年的气候划分为五个阶段,用五行来标示,叫做五运;再将每月的节气划分成三个部分,每部分十天,分别用八卦中的三卦来表示,称为六气。每年都按这个顺序循环往复。 在年层面,每个季节3个月,分别为75天,5天为一候,共15候,每一候为每个季节的第一个辰时(早8点),对应的时间点就是:正月寅时(凌晨3点到5点),二月卯时(早晨5点到7点),三月辰时(上午7点到9点)、四月巳时(上午9点到11点)、五月午时(中午11点到13点)、六月未时(下午13点到15点)、七月申时(下午15点到17点)、八月酉时(下午17点到19点)、九月戌时(晚上19点到21点)、十月亥时(晚上21点到23点)、十一月子时(夜半23点到1点)、十二月丑时(凌晨1点到3点)。
在这个时段内属木和属火的时令药物最容易被吸收。 根据五运六气的学说,可以推导出一年之中哪段时间适合进补,哪个时间段不适合进补,甚至具体到一天之中什么时间不适宜进补。
举个例子,《黄帝内经》中指出:“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其病发惊狂、善恐惧、胸胁痛、消化不良、腹胀、身重困顿、四肢麻木。”“岁火太过,暑热盛行,血燥生风,血脉壅滞。....心热烦躁、吐血、鼻衄、口干。” 由此可知,春季(含惊蛰、春分两个节气)和夏季属木和属火的时令药物是最适宜的,而在秋季(秋分开始)至冬季(冬至)这段时间,因为金旺克木,土旺制火,这些时令药物就比较难被消化吸收了。
再如《黄帝内经》中说:“秋金旺,邪气伤肺,咳喘痰涌。”“冬水旺,母耗子衰,五脏不安。”秋冬二季尤其是冬至立春这个阶段,适宜服用滋补的药膳相当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