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五行相克?
这个命题本来就有问题,“五行”是古代的哲学体系、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方法。它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 “相生”是指的五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里强调了“生”的含义,即金不能脱离水、木、火、土而独立存在;也没有了主次之分,五者缺一不可。 所谓的“相克”也就没有意义了——五行之间哪里来的克制呢? 五行的相克实际上表示的是五行之间相对的平衡。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了,那么疾病和灾害就会出现。中医上才有了“五行相胜”的说法。
其实这种理论也被引入了其他学科领域。比如,在建筑学中,就有“五行相宜”一说。所谓“五行相宜”就是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选择适宜的建筑材料和色调等。如木质结构适合用绿色调;砖混结构适宜用土黄色;钢筋混凝土结构则可选黑色为基调等等。 至于你说的“五行相克命”我相信只是古人虚构出来吓唬孩子的故事而已!不必当真。
社会的复杂性超过人的想象,但是,也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人们都耳熟能详的五行相生相克,无论中医还是哲学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其应用的基础是五行文化。
五行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文化,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皆可按其属性分为木、火、土、金、水五类。 五行最早是《尚书·洪范》中提出的,最初是五材说,是具体的物质。春秋战国时,五行从五材说向抽象的范畴发展。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由木、火、金、水、土五种物质(或能)构成的,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性:
木性曰曲直、火性曰炎上、金性曰从革、水性曰润下、土性曰稼穑。 特性不仅代表这五种物质的性能,而且能由此推论出与之有关的、属于这个特性范畴的各类事物的性能和变化规律。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规律。
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人的性格也符合五行规律,可以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大类。研究人的五行特点对于自我认知、职业规划以及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