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城小院算上海吗?

湛腾灵湛腾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当然不算,虽然叫“上海”。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伪,因为“上海”本身就是个混血名字——吴语系苏浙皖片太湖片上海小片方言里的“上”字有shà、shān、shǎn等不同的发音,去声;而官话系的“海”有hɑi和haɪ两个读音,阳平。 明代嘉靖四年(1525)筑新县城墙,因“海”与“上”字形相近,误将“上海”写为“下海”。

《松江府志》记述了这一错误,并指出“旧名上海”,但县城已“被垣”,故称“下海”。 “旧名上海”指的当然是宋代兴建的嘉定镇,而不是明代初期设立的县衙。

在清代,人们已经发现了这个地名讹误,开始使用“苏州府松陵镇上海村”这样的表述。 这种称呼法一直延续到现在,如户籍上登记的住址就是“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上海村XXX号XXX室”。

不过,这种地址显然无法邮寄信件或快递物品,于是,出现了“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街道”之类以街道为单位的全称。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地址能以街道为单位填写,为什么地名里还要保留一个“上”字呢?! 这个“上”字的来源,据我考证是明正德十年(1515)以前“上海州”的简称。

明代初年,这里还是“上海县”,隶属于苏州府。由于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万历二年(1574)升格为“上海州”,属南京藩府直接管辖,地位相当于府。

注意这里用的可是“州”而非“县”,所以这时的上海州实际上已与府同级了。而且这一设置还延续到了清朝,直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才改为“上海府”,属江苏省。

有趣的是,在元代上海建县之初,这里的行政机构还不是县衙而是州衙,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割据江浙时又把州衙迁到别处。

总之,在明代正德十年以后,“上海县”的县衙才开始兴建并在城内形成“县前街”,这里也是当时“上海县”的“县城”所在。 但此时,“上海县前街”依然不是“上海”的正式简称。

真正的“上海”简写作“沪”,而且只限于官方文书和工作汇报时使用。比如《明实录》里有“奉旨:……查得上海县民户夏完淳等,为父抗粮,……俱发原籍监禁。” 再如《金瓶梅》中就有“山东提刑所掌印李太师之印”这样一类的文字,所谓的“太师之印”就是“提刑所印”的雅称。

“上海县前街”作为普通市民的日常用语出现那是万历中期以后的事,这时“沪”才会偶尔出现在民间文献中——毕竟,万历皇帝姓朱,“上海县前街”却经常见“武”,这个“武”自然是向朝廷提交的奏章中用到的“沪”。

甘立欣甘立欣优质答主

这个小区位于黄浦区光复路,静安寺以南1.5公里的地方,属于黄浦区和静安区交界的一个楼盘,我曾经在2018年写过关于它的测评文章 《上海老城厢的“城中村”》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我的知乎专栏(链接),或搜一下《城外有座城》这本书,都是讲上海的旧弄堂的。 现在又过去了3年时间了,这个小区好像又变了一些模样,比如原来小区里有个大湖,现在已经被填平了,改成了一幢高楼和一条景观大道……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里依然是上海老城厢的中心区域之一,依然是一个让人可以找到历史印记的地方——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的外地人来说更是如此。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