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五行属什么的?
《说文解字》:“谢,告辞也。从言、邑声。” 可见,“谢”是个会意字。甲骨文中写作如下形状: 上边是“言”的变形,下边则是“邑”字;金文字形中与甲骨文基本相似;小篆字形如下: 隶书以后又演化为楷书书写形式。所谓会义字即由两个或几个偏旁组合成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整体新字,如“信”字由“人”和“言”两个字旁构成等。这里就是由“言”和“邑”两个字组成一个表示“谢辞(言)”之意的词组。所以,“谢”字的本义为“告辞”、“告别的话”。例如: (1)《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2)唐王勃《滕王阁序》:“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3)汉班彪《王命论》:“诚能得贤士而与之长计,功业岂有不济乎?” (4)清龚自珍《病梅馆记》:“若夫长安曲陌,马路之邻,足以为美谈。” “告辞”一般用于客人向主人道别,因此引申作“分手、离开”解。再后,由于古人对谢辞(话语)的重视程度,于是“谢”又有了“感谢、谢忱、道歉、谢罪”一类的意思;此外还表示“推辞、谢绝”之意。
根据以上的意思不难看出汉字造字的精妙之处。比如许慎在解释“谢”的含义时就说它是由“言”与“邑”两个字组成,并且明确指出这个“邑”不是一般的地名。其实,这个小小的“口”并不是地名的符号而是表示声音的象形符号——这就是今天所谓的“语尾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啦”“啊”之类的语气助词。这样看来,古人在造字的时候把这种语气助词用在词语中间,其含义就有了变化,就不再是单纯的表示“陈述”、“疑问”等语气了,而且表达的是一种带有“婉商”色彩的委婉说法——“您看我这身衣服穿得是不是不太合适呀?”——这就变成了“告辞”和“请便”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