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五行中属什么?
人的五行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包括五行的哲学体系,其研究内容很广泛,例如天文学、术数、医学、化学、冶金、农业、建筑等等。而五行学说的起源是天文历法学。古代的天文学、术数和中医学是相通的,人体的健康有正常的四季和五行关系。中医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有整体观与辩证施治的原则。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它具有生克二律,生生不息,相生相克,循环无尽,互为条件,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维持着事物的正常发展和变化。五行的相生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的相克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脏,即心、肝、脾、肺、肾,按着五行的相生规律而构成母子关系: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如果母脏有病,传给子脏,病情较重,叫做母病及子,例如,心脾皆虚引起的肝病,治疗除治肝以外,必兼治心脾,因为子病当治母,以促使母旺子强。子脏有病,传给母脏,病情较轻,叫做子病犯母,例如肝病传给心病,治疗当治子脏。
五行与五脏的“母子关系”
肝——孩子脾——爸爸肾——儿子心——妈妈肺——孙子、奶奶五行相克:五脏的五行关系互相制约,即“相克”的关系。中医称之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木、水、火、土”被中医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称呼:金爷爷,木叔叔,水姑姑,火奶奶和土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