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商基金哪个好?
如果单单讨论“券商业”的话,其实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各家券商的业务范围、业务模式都有差异。 但是,如果讨论“券商+基金”的模式,可能更有意义一些~ 这里我们讨论的“券商业”是指传统上的“证券公司”,主要业务是证券经纪(代理)、证券交易; “基金融”则是指以信托公司为基石,联合其他金融机构开展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投资银行等金融业务。
通过对比“券商业”和“基金融”的核心指标: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EPS),我们发现国内目前绝大多数的券商都属于“亏损型”或者“微利型”企业,只有中信、海通和中信建投3家实现盈利。而同期上市的老兄姐姐们(沪深两市共3687家上市公司)却是遍地都是“暴利王”啊~~ 从2015年起,整个行业在业绩上开始呈现分化态势:头部券商的营收和净利水平明显高于行业均值,部分中小券商则出现亏损。 到2019年上半年,这种马太效应继续强化:头部5家券商赚走了全行业77%的收益,净赚了244亿元,平均下来每家赚了48.8亿,而同期净利润为正的10家券商仅赚到了198亿元,刚刚够全行业的二分之一。
从下图可以看到,无论同比还是环比,头部几家券商的收入与利润都处于快速提升状态,尤其是头部第一梯队的中信、华泰和华西,二季度单季净利润相比一季度竟然翻了接近两倍! 而同期很多上市公司却出现了下滑甚至亏损,比如家电双雄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以及暴雷的*ST辉丰。 这也许就是因为:做投资的人越来越多,同时市场上真正值得投资的优质标的越来越少…… 当越来越多的散户把资金投入A股市场后,市场上的有效流通筹码增加,而能够提供高收益的投资标的却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估值就会不断上升。
而对于这些券商业来说,他们面临的监管环境、经营环境和业务模式都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所以,过去那种“靠天收”(政策红利)和“吃大户”(融资和经纪业务)的模式还将持续下去。 除了已经上市的头部几家公司外,对于其余的中小型券商业而言,生存空间正在被极度压缩:佣金率持续下降,融资难,还要面临来自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如蚂蚁金服)和客户流向(如淘票猫)的分流冲击…… 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业务切入口,中小型券商业的未来恐怕真是“暗流汹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