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发展这么慢?

吉轩思吉轩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第一条地铁线,规划修到天安门,结果就修了前门到东单这一段;

2、第二条地铁线,要修到西郊,结果只修了复兴门到动物园这一小段;

3、第三条……,以此类推。 这是为什么啊?是资金问题还是人力问题?还是技术能力不足?又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能具体讲讲原因吗?谢谢!

回答:首先,明确一点,北京的地铁建设与国外大城市比确实是很落后的。 但要说原因嘛,还真不好找。因为涉及的因素太多。

我先给你说说我了解的国内外几个地铁项目的建设过程吧,你对比着看看。也许你能找到些原因出来。 我了解的主要是上海和广州两地的地铁建设。当然还有北京,但我没太多了解。所以就不多说了。

上海的第一条地铁线路是轨道交通1号线(现在的地铁1/4号线),这条线的起点是徐家汇,终点站是陕西北路。在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要穿越多条地道和房屋,因而遇到了很大的施工难度。但最终,首条地铁还是在1970年建成通车了。至于造价?据说当时每公里造价高达6000万(人民币)。换算到今天,每公里造价超过5亿元。

不过,上海人也很聪明,他们发现地下隧道的土石方很难处理,若全部填埋或全部掏空都很浪费。于是就产生了“一边筑墙,一边打洞”的工法。即先构筑一段隧道的侧墙,然后在侧墙上开洞,形成双向明挖隧道。这个工法被他们称为“矿山法”施工。利用这种方法,上海人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建成了多条地铁。

但说实话,这个工法很落后。 到了8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聚集大城市。使交通需求剧增。此时,上海提出了地铁延伸计划——修建地铁2号线。这条线路连接了南京西路(静安寺)和中山北路(石门一路)。由于这两地方都是繁华的商业区,因此这条线被称为“繁华线”。后来,为了满足西南片区居民出行的需要,“繁华线”继续向西延伸,从静安寺延伸到镇宁路(原西城区)。

除了新建外,上海还进行了老路的升级改造。比如南北向的南京东路(旧称南苏州路),东西向的泰兴路(原名张园)。由于历史原因,这条道路曾分为上中下三段,且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养护清运。为此,每年清掏的垃圾相当多。后来,上海人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点子来解决问题:在道路两边各修一条地下通道,把垃圾直接送到通道里,再运到垃圾场。这样,道路终于恢复了畅通,而且一干就是好几年。这条通道就是现在的人民北路和光复路。

除了修路之外,上海还采用了另一种方式:不挖坑,只在地面以下搭建框架,然后用集装箱模块化装配建造地铁站。这种方式在上海被称之为“盖盖子工程”。

上官茹荟上官茹荟优质答主

大家说北京地铁发展慢,很大程度上是相对以前的开通速度来说的,每年通车量是下降了很多。但是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标准来说,每年开通几十公里地铁已经非常非常快了。

北京地铁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线网规模越来越大,剩下的可建线路都是与既有线网换乘的线路,新线与既有线网的交织程度较高,工程实施难度越来越大。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地铁可以修在道路下方,但是现在一些路段下方已经铺满线路,想要再新建线路只能深挖,或是去其他市政管线密集的地方修建,施工风险和难度都非常高。

比如在建的12号线,全线20多个车站,3个车站无法修建换乘车站,17个车站与既有或在建线路换乘。19号线全线10座车站,6座是换乘站。3号线与10号线、14号线均有换乘,与既有线换乘的光华路站下穿国贸桥,是全国首次“从桥下钻来钻去”的地铁车站。17号线从未来科技城北到亦庄站前区南,一共20座车站,换乘站有10座……

这些线路的工程实施难度极大,风险更高,相应建设所需时间也更长。另一方面,北京地铁的财政投入和建设人力都不允许北京一次性大规模上马地铁工程。北京地铁的财政投入都是通过举债实现的,国家对地方政府的举债金额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不允许突破。同时,北京地铁虽然通车里程排世界第二,但是北京地铁的员工数量与纽约、伦敦、巴黎等城市地铁的员工数量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北京是以1/5的员工队伍,运营维护了世界第二的地铁规模,其员工队伍不可能也不允许再扩张。所以,北京地铁每年大规模的新线开工,新线施工与既有线乘客服务和维护保障工作挤兑了施工资源,使得在建工程的施工力量和速度受到影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