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不要国债?

梁靖暄梁靖暄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的财政其实一直很紧张,2016年还出现过地方政府债务爆雷的问题,所以财政很缺钱。而且中国是个储蓄率很高的国家(虽然近几年出现了居民消费率上升的现象),有大量的储蓄通过银行储蓄或者购买理财产品的形式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央行大量发行货币购的国债,则必然导致纸币超发,从而出现通货膨胀;而如果民众把本来准备存钱的货币拿出来消费,那么就会减少总需求,使得经济衰退或陷入萧条。从理论上说,这两种结果都是不利的。中国既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又不想过度刺激通胀或者导致经济衰退,就必须寻找一个平衡点,在这个平衡点上,政府既不用为投资加单而举债过多,也不会因民众担心钱贬值而减少消费。这个平衡点就是当前政府的债务率和宏观杠杆率所处的位置——必须保证债务率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并尽可能将宏观杠杆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实际上,我国目前的情况是,财政收入除了满足财政支出需要外,还要适当用于偿还历年国债的本息。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GDP)与财政收入的增量部分已足够偿还有关债务的本金和利息,但用于还债的比例却很小,大部分都用于公共事业支出和民生改善上。 为了维持国际地位,我国还需要适当增持外汇储备,而这同样也会增加财政负担。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20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457亿美元。为此,我国每年要支付大约300亿美元的资金成本。对于本就财政吃紧的中国来说,这笔资金同样是杯水车薪。

盛汉唐盛汉唐优质答主

中国并非完全不要国债,其实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国债都是一种常见的融资手段。相对于其他的融资方式,国债具有一定的优势,如低成本、稳定的资金来源等。在中国的情况中,国债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然而,中国在面对债负担时,确实表现得比较谨慎。这主要是因为过度的债务负担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甚至引发经济危机。因为众所周知,美国因为过度借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让很多国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避免出现类似问题,中国在对债股的决策上非常审慎。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