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五行属水吗?
根据《说文解字》,“颍”字的古文写作“巠”。段玉裁注曰:“《尔雅·释水》:‘颍,水名。’《诗·大雅·绵蛮》‘颍尾兮’” “颖”在古代指的是一条河流的名字。这条河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它弯曲的形状像“巠”(古同“针”),也就是直的线条或东西(即“水”)。
至于这条河在哪里,古人早就搞不清楚了。因为时代久远,又缺乏文字学方面的常识,他们以为“颍”“颖”是同音字,且“颖”字有表义功能(指一条河),于是就把“颍羽”(羽毛的“颖”)当成“颖尾”(河水的“颖”)了!这就是现在“颍羽”、“颖尾”两个姓的来源。
“颍”在汉代以后开始通假“英”。东汉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中,“颍”字下收录了六个汉字:①颖、②穎(繁体)、③潁(简体)、④颕、⑤頴(繁体)⑥螢,并引用了东汉应劭撰写的相关注释。其中第一条至第四条中四个“颖”字同音同义,第五条中的第二个“颖”字与第一条至第四条中的第一个“颖”字通用;第六条中的三个字读音不同,意义也相差甚远,但字形相似。可见当时“颖”字的通行情况已经比较混乱。
再往后,“颖”又和“英”通假,如宋代司马光著的《资治通鉴》中有“颖州”,即现代的“阜阳”,清代王之桢编撰的《乾隆实录》中有“颍州府”,即现如今的“阜阳市”。同时,由于古代称颍河为“清河”,所以“颍”还通假“清”,并在今天的地名中使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五音”并非是指五种声音,而是指五个声调。因为在现代汉语中,除了阴、阳、中三个声调之外,还有一个去声。但在古代,只有平、上、去三声,没有去声,去声是后来才出现的。古人的“五音”和我们今天的“五音”并不完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