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相对什么五行?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了很多知识,很难用一两句话解释清楚,我尽力以简单的方式把问题说明白吧! 宇宙的本体是阴阳平衡的,这个阴阳的平衡不是指物理上的阴阳,而是特指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平衡。所以古人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只有阴阳二者俱全才能相生相承。 而天地万物都是在这个阴阳系统下运行着的,人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人的身体素质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关系——季节变化会影响健康,如《黄帝内经》中说春季易发肝病,冬季易发肺病,夏季易发小肠病,长夏易发脾胃病;地域环境也会影响健康,如《内经》中说到西北地区的人由于气候寒冷,多风湿、关节疼痛之人,东南地区湿热重,多有黄疸、淋证之人。
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其生理功能自然也在五行之中。五脏有五行属性,五志(情志)有五行归属,五色、五味、五情亦属五行范畴。 在人体的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亦有五行分布。
五行还可以用来表达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转归。中医学认为,疾病发生是由于人体抵抗能力不足,外邪入侵(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导致的。由于正气不足,邪毒侵入机体后就会发病,这时邪气盛,正气的抗击力弱,疾病就处于进展阶段。随着治疗及机体反应性的增强,机体逐步清除外邪,疾病逐渐向愈,此时正邪之气开始趋于平衡。
疾病痊愈并非彻底清除了病邪,而是机体与病邪达到了新的平衡。如果此后机体抵抗力减弱,或不良生活习惯再次损害了机体,病邪又会入侵,疾病复发。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邪去正虚则病,邪复正虚故病发”。疾病的发展过程就是这样循环往复进行的。 五行的属性不仅可以用于解释病理现象,也可以指导疾病的预防。我们常说“治未病”,这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理念之一。所谓“治未病”,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保持健康的状态。而预防疾病的关键在于调节阴阳平衡,保持五行的顺畅。
现代人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都是导致阴阳失衡的原因。预防上述因素对阴阳的损害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