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五行属什么?
《说文》“师,二五之师”,许慎没有解释这个“二五之师”是什么。段玉裁注说: “古九章之法,凡乘方开方之类皆曰师(按:即算术)……凡言‘师’者,谓以二为五,五为十之类也……” 就是说《周易》里提到的数字计算属于数学里的“师”。 古代把数学分成九类,叫“九数”,有方田、粟米、差分、少广等名目。其中有一个类别就是“师”,是求数的办法。
“凡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变尽于师之数矣,故曰‘易之至也’” 这里的“师”就是指的用二除五得到的那个商。在《易传·系辞下》里说了一句话: “八卦成象,爻象吉凶有大小。”这里就提到了阴阳两个爻组成的八个卦,这叫做八卦。每两个爻组成一个卦,一共八个卦:
这是八个卦画,它们是由一条长横线一分为二而形成的两种形态的断线所构成的图形。这些卦从下到上分别是 震、艮、坎、兑、乾、巽、离和坤。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是一阳二阴、一阳三阴、二阳二阴、二阳一阴、四阳两阴、四阴两阳、二阴四阳和三阴四阳。也就是说每个卦由六个位置不同的爻组成。
因为八卦只有八个卦,所以八种爻的组合方式都出现了。我们看前面五个卦的排列可以看到每一个组合方式都有一个对应的两爻之间被划了一条竖线的“-+”表示该卦的某两个爻之间的断开状态;后三个卦的排列除了表示这两个爻间状态的符号外还有另外一个小标记来区别每一卦的六种爻的位置(如图中的○代表阳爻,×代表阴爻)。
这就是所谓的“画卦”。古人用这样的方法画出了八卦。现在我们把八卦的每一对两爻之间的关系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A~J表示出来方便描述其中的关系——这A到J正好跟0~9的二进制数一一对应起来: 这个A~J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那8个图上的“-+”。如果我们再把这个图里的每一条断线看作是一个小方块,那么这八个图案就可以看成是把八个这样的方块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而成的一个正方形图案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在这8个方块中哪些是以左上为中心对称的,那些是不对称的——比如第一个图和第七个图的左半部分是完全以中心对称的,第二个第四第五第六第八都是以右下为中心的对称的。
如果把上面的图案中的每条直线都看作是宽度相同的高度为1的小竖条,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它其实就是一张纵横交错的网格纸!只是这张网格纸比较宽而已。 我们还可以发现,在这个图中有一条从上往下穿过整个正方形的竖线将这张网格划分为上下两部分,如果我们将这条竖线与水平方向的相交点为起点向下画一条垂直线,我们会得到如下结果: 以第一行第二列的那个“C"为例,它是与B相邻的那个格子的左边一行的最后一个格子,因此它也是整张图片中最下面的一横行最左边一格中的一个。而其他七个字母所代表的格子都是这一横行为最左上角的那一格或是最右下角的那一格之一。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在这张网格纸上,每个大写字母所对应的区域都是由若干个小矩形围成的矩阵结构。 把这些区域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和第二类区域的左上角均为A;第三类和第四类的左下角都为F。 第二类和第三类右上角同为G;第一类和第四区右下角同为H; 第二区和第三区的左上角同为I。 第四区的左下角又为J。 这样一来,我们就很容易找到答案了: 答案是32,768. 而这个数字恰好是16^4=65536— 《说卦》说“数出乾坤”。乾坤也就是太极生两仪。这两仪就是一阴一阳。而在《易传.系辞下》里则认为八卦就是天地之数的根本来源。所以说在《易经》的理论体系里面,天地万物不过是阴阳二气的变化而已;而阴阳的变化又源于数(包括自然数和几何数)的变化。 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看一看“一阳二阴”“二阳三阴”“三阴四阳”……这些卦的爻是如何变化的吧! 从上图可以看出当阳爻数为奇数时其上边的爻会变为阴爻而当其下边有三个阴爻时会保持不变继续向上发展直到遇到另一个阳爻为止此时这个阳爻就会与上边第三个阴爻合并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新的阴爻并向下发展。反之亦成立。 当阳爻数为偶数时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它会变成两个阴爻然后再向两边各伸出一条竖线形成四个新的阳爻于是乎它就变成了下一个八卦的形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