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肠球菌有什么副作用?
这个结论来得有点意外,但也符合我的预期。 之前研究抗生素的耐药性时,发现屎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和复方新诺明具有很高的耐药率(达到60%),但这两种药物都是广谱抗生素,同时作为合成抗感染药物的中间体,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交叉耐药性[1-3]。因此我们推测,通过筛选耐药菌株、克隆基因、测序同源性等方法,找到了导致其耐药的基因(mcr-1)。该基因编码的膜孔蛋白MprA能够使细菌细胞壁通透性增加,从而使得抗生素进入细胞后,能顺利发挥作用。在获得耐药机制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细菌的对抗生素的抗性调节机制,即在培养基中添加血清后,细菌对克林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显著下降。这些结果说明,通过调节细胞壁的通透性来抵抗抗生素的作用,可能是屎肠球菌产生耐药的机制之一。 我们还发现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同一菌株的耐药水平可能不同。例如,在相同浓度下,培养基中加入血清或牛血清白蛋白(bsa),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明显低于无添加剂的培养基;而在相同的培养基中,加入5mmol/L的柠檬酸钠后,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则明显高于无添加剂的培养基。这些结果提示,在培养基的成分中,可能存在影响细菌产生耐药性的物质。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临床上使用抗生素治疗肠道感染性疾病时应谨慎,特别是对于老人、婴幼儿以及身体虚弱者,应避免滥用,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同时还应指出,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还应尽量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