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有利尿作用吗?
在《药典》里,关于利尿通淋的药品,共记录有65种,其中,来源于植物药的就有48种(包括蒲公英)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蒲公英是有一定利尿作用的。 在2010版《药典》中,有关蒲公英的记载为:“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痈疽疔疮、阑尾炎、肠炎、菌痢、肝炎、胆囊炎、泌尿系感染”;而在2015版的《药典》中记载增多:“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用于湿热证。主治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痤疮、阑尾炎、肠炎和细菌性痢疾等.” 从这两段的描述来看,蒲公英用于湿热证的疾病治疗上,其应用范围是极为广泛的。
从西医的角度来讲,人体组织器官是由多种细胞所组成的,这些细胞的分化和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细胞分化过程中,又是由多个基因相互协作来完成的。任何单一基因的过度表达或缺失,都有可能造成细胞分化的异常或者遗传信息的错误传递。如果这类基因在免疫细胞中过量表达,就有可能产生炎症反应。 而蒲公英具有着广谱的抗菌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等等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它对于消化道细菌,比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理论上讲,它可以减轻上述细菌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由于以上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比如急性胃炎、肠炎、结膜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
除了能抑制细菌外,现在科研技术的发展也让人们对蒲公英的作用机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有研究人员发现,蒲公英能够通过激活核因子-kB(NFB)信号途径,进而引起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从而最终导致炎症的发生[1]。而还有研究人员让小鼠注射脂多糖,然后通过检测小鼠肠道组织中细胞因子的水平,来探讨蒲公英素对肠道炎症的影响。结果发现,用蒲公英素处理的小鼠,肠黏膜中有IL-2、IFN-γ的表达,提示蒲公英可能通过调节Th1/Th2类细胞的炎症因子的水平,发挥其对肠道炎症的调控作用[2]。 蒲公英确实是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