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定什么成语?
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以一当万。指一个人相当十个人、一百个人、一万个人(的战斗力)。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一当十”、“一当百”、“一当万”等词语的产生与中国古人对数词的认识和数词的使用有关,中国古代对数词分大数和小数两类。《孙子算经》说:“凡数有九章。以黄钟之数,用六同,合为章。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万万亿,是为小数。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是谓大数。”又说:“言十万为涧者,十万为大涧,取之则小矣。百载谓之极,数极,不能过,故曰极数。”中国古代大数的实际意义人们大多不太清楚,因为是极数,很难计数,但人们还是把大数用在各种实际场景中来强调事物的数量,如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虽然三千尺是夸饰,但也只用了小数,而宋代诗人陆游的《夜登白帝城楼怀少陵先生》中却写道:“白帝楼高暮霭空,人境元自合相逢。锦袍玉带蜀江上,紫伞红盖迎燕中。万里尚如比邻耳,别后莫遣音书通。人生一梦尔,但当委之天工。”此诗运用“万”字和“亿”字来夸饰,用的是实数和大数,强调了人生短暂和渺小。
“以……当万”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夸大强调事物的性质,因此人们在实际表达中用“当万”来夸饰数量多。例如汉朝人枚乘《七发》写道:“且夫出舆入辇,寻游无足,欲行不能,欲止不行,欲走不得,腹背肩藏病矣,头眩脑目冥,不能别色,口焦唇乾舌槁咽燥病矣,奄呼吸,烦闷内热,恶气中毒,腹痛下利病矣,小恐怖大震惊,惧怯失气,百疾之根,百病之起,祸乱之道,心中之草,人情之忌病矣。形体惰敝,内热湿淫,血脉不行,壅塞烦著,骨消筋长,意凄心悲,外伤失气,奄然将死,身自大穷,天无寿期,父母不明,无有归倚,与祸为邻,福无所得,此万乘之患也。然犹不敢却五味,绝滋味,喜怒不适,好恶不节……”在这段文字中,以“万乘”指国家,以“五味”指美味,都采用了以小指大的手法。另外《晋书》卷三十三《阮籍传》和《孙子兵法》卷上《谋攻》等书中都大量使用了“当万”的修辞手法,这也是“以一当万”、“一当万”、“堪当万夫”的来源。当然,由于人们在使用数词时往往按照小数的形式使用大数,因此“以一当万”、“一当万”、“堪当万夫”等词语的含义已经变成“一个人相当一万人(的战斗力)”的含义。
由于“一当万”、“以一当万”、“堪当万夫”这些词语的使用,人们才按照“一当万”的类推方式造出“一当百”的词语,人们在造出“一当百”后,又按照“一当百”的类推方式造出“一当十”这个词,因此“一当万”在造词时间上早于“一当百”,“一当百”在造词时间上早于“一当十”,“一当十”这个词的使用年代最晚,在时间上晚于“一当百”和“一当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