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无什么什么?
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极具中华文化的内涵。但有的成语,你可能会说,你也许只听过一半。比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后四个字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后半段完整的成语是“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还有“人在江湖”听过吧,后半段成语“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类似的还有很多。
1、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语出毛泽东《论持久战》:“小敌之徒,不足与言武,此长彼消,理有固然,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指人不惹我,我也不惹人,如果有人惹了我,我必然要反击。这句话最初源自古代经典兵法"后发制人"。
2、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出自古龙《飘香剑雨》:“只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谁让我是独孤凤呢?”
在人情世故中,很多事情,往往是受制于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喻受外界的影响,事情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完成。
3、 恰逢其时,不如借力
出自钱钟书《围城》:“方××这通电,恰好逢其时,不如借力打人。”
是指事态的发展在恰当的时间,不如借助外力来进行。
4、 人生在世,吃喝两字
出自魏巍《东方》:“人生在世,吃喝两字,她也还是个人。”
人活在世上就该讲究吃和喝之事,常用来嘲讽一些人。
5、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出自吴敬梓《儒林外史》:“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位相公果然才学非凡,真是个奇才!”
指不能以貌来推断人的才能或者品质优劣,海水的深浅不能用斗去量。
6、 公平无二,黑白分明
出自《说岳全传》:“你道洪先如何依稀?只因他性本来直谅,处友如弟兄,公平无二,黑白分明。”
指办事处世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并能辨别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