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机场叫什么?
作为新建大型民用航空枢纽,一般有两种命名方式: 一种是沿用古城遗址或当地地名命名,如西安的咸阳机场、太原的中部国际机场;另一种是采用新建城市名称命名,如郑州的新郑机场、杭州的大江东国际机场。对于远离城市中心的新建机场,多采用第一种方式,作为对旧有机场(一般为军用机场)的补充。对于靠近城市中心的新建机场,则多用第二种方式,作为对现有机场的替代。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共有23个地级行政区没有自己名下的国际机场,这些地区的市民出行必须前往邻近的地级市乘坐飞机,比如地处西部偏远地区的拉萨和银川居民乘坐飞机就必须前往乌鲁木齐和西安乘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计划在这些地区建设新机场。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建设规模较小,机场选址大多在距市区不远的地方,因此采用第二种方式来命名。例如,近年来建成投用的成都天府机场(此前为双流机场)与西安咸阳机场。以前还用过新的城市名称来命名机场,如天津滨海机场、厦门高崎机场等,但这些机场现在的名称已不是以新城市名命名了。
对于旧机场的改建扩建工程,有的延续原名称,如上海虹桥机场迁建后改名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但航迹标注仍按原址;而西安的阎良机场虽然沿用旧称,但实际上已成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备降机场。也有的采用新名字,如南京禄口机场、青岛流亭机场等等。
北京新机场拟定名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新北京机场的选址位于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距北京市中心约46公里,距廊坊市中心约26公里。
新北京民用机场项目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国家重大基础设置项目,是国家打造民航“新国门”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配套措施工程。新机场建设工程2014年年底动工,2019年建成通航,2025年形成7200万人次旅客吞吐能力。
北京新机场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规划建设7条跑道,满足年旅客量1亿人次以上,飞机起降88万架次需求,其客流量将超过目前世界第一、迪拜的迪拜国际机场。该项目的建设将形成一个立足京津冀、辐射东北亚、服务于北方地区的综合性国际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制造业、物流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一座临空产业高端城市。
新机场建成后,将与天津滨海机场、石家庄正定机场等机场相呼应,形成北京“一市两场”、京津冀“三地四场”功能完善的机场群,初步形成国际领先的“枢纽化、立体化、便捷化”的机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亚太地区航空复合枢纽,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港城,带动京津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新机场线工程起自轨道交通草桥站,终于新机场北航站楼站,线路全长41.4公里。线路设站3座,车辆规模为8辆编组,设计运行速度采用160km/h,总工期5年。新机场线车辆将采用A型车,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160公里/小时,全程运行时间在20分钟之内。作为新机场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机场线将与正在运营的10号线、在建的19号线以及市郊铁路线路等进行衔接,将构建辐射周边、服务京津冀的地面快速立体交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