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拉球和攻球谁省力?

轩辕函霞轩辕函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从发力上分析,攻球比拉球要“费力”。 为什么说攻球要比拉球发力大呢? 拉球可以看成是进攻型防守,它的特点是将球打回到对方台面上;而攻球则是完全的进攻,将球直接打到对方的端线。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攻球的发力是“直线”的,是由下向上发力冲击球板形成的旋转。这种冲击力会产生一个向下运动的中轴,使击球者不得不通过腰部、上体的转动来产生向前的力量,所以我们会看到优秀的攻球选手在起跳、落地的时候身体都是保持向前冲的势头。 这显然是一种比较费力的发力方式。

当然,如果我们不去强调发力的话,仅仅是依靠良好的动作能够很好的控制好球的走向,做到像削球那样“不用力”就将球回过去,这当然是省力的。但这样也就没有了进攻性。 所以,省力的打法就是攻球还是拉球这个问题的关键。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不同技术之间的差异,看看哪种技术的打法更为轻松自如一些(以直拍快攻为例): 上图中,蓝色区域代表拉球,绿色区域代表攻球。 从图中可以看到攻球的动作明显要小于拉球的动作。因为攻球不需要进行太大幅度的挥动以及旋转。

其次,我们从能看到的发力上进行对比: 可以看到,在相同的用力情况下,攻球所能提供的旋转比拉球要小好多——这实际上是因为攻球的力量传播方向是垂直向上的,它只能形成上下方向的旋转,而拉球除了有向上的动力之外,还带有向两侧的发力,这就使得它可以形成更多的旋转。 所以,如果是同一种力量输出的情况下,拉球会比攻球更容易出台。这也是很多业余球友在练习发球时更喜欢用高抛发球的原因。由于高抛发球接近于攻球,更容易出台,可以给对方造成威胁。

综上来看,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认为攻球要比拉球更加费力和困难。 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打出质量更高的球,让每一次击球都尽量到位,那么显然就要增加拉球的次数。因为只有拉球才有可能带来旋转,而只有具有了一定的旋转,我们的击球才能更扎实,才能给予对手更大的威胁。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攻球比拉球更简单,但在实战中攻球的难度却不一定就大于拉球。这是因为在实际的对抗过程中,对手不会给我们太多出手机会。当我们的攻球技术水平无法保证每次都能非常精准有力地将球打掉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加转”,也就是增加进攻的球路,采用拉球的方式对对手进行压迫,进而获得更大的主动权。 所以,不管是拉球还是攻球,没有所谓的“容易”或者“难”,关键是看我们在练习的时候着重训练哪个部分。如果能够练好并掌握一种技术的核心要素,自然就能够运用该种技术打出高质量的发球。

晋呈琬晋呈琬优质答主

从理论上分析,拉下旋球时球拍摩擦球的力的方向与来球相对球拍的合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要比攻球的小时大,因而在旋转力矩的作用下,球拍在握拍的手上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矩要比攻球时大,所以拉弧圈球比攻球更费力,这种说法是对的。

但从实际情况分析,这个问题很难说得准。因为对于不同的运动员来说,攻球与拉下旋球所产生的疲劳程度感受是不同的。拉弧圈球费力这种说法多由以攻球为主要技术的运动员提出来的,对于以拉下旋球为主要技术的运动员来说,有的则认为拉下旋球并不比攻球更费力,甚至比攻球还容易,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认为这与这2种技术在不同运动员中的技术相对熟练程度及其采用动作姿势与发力方式有关。如果一种击球技术越熟练,采用的动作姿势和发力方式越符合人体的生理特征,则在做这种技术动作时产生的肌肉的紧张度就越小,因而也越不容易产生疲劳。由于动作习惯和发力方式等因素的不同,对不同的运动员,不同的技术动作所产生的疲劳程度是不一样的。对于攻球来说,击球时一般采用的是开放式站位,屈膝收腹,在转腰带动转髋的同时伸膝、伸臂、伸腕,以全身的力量集中于球拍并传递给球,所以比较容易发挥身体的大部分大肌肉群的力量,使球具有较高质量。而拉球时,通常采用的是半封闭式或封闭式站位,击球时主要是靠腰部及上肢、手指等小肌肉群的力量,这些肌肉群的力量不如大肌肉群的力量大,产生的击球质量也较难超过用攻球时的击球质量,同时拉球时的腰部、上肢及手指等肌肉的紧张度要比攻球时大,因此产生疲劳的速度也要快,从这方面讲拉球比攻球更费力的说法也是对的。

其实攻球和下旋球各有各的优缺点,主要还是看运动员的打法特点而决定使用的主要技术是攻球还是拉弧圈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