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顶”字的基本含义是指物体最高的部分,此字出自《说文》中的“頂,颠也。从页,丁声。”“巅”字的本义指山顶,引申为最上面或最高的。因此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该字是“最上(zhao)”的意思。 “顶”字在古文字中与“巅”字相通。如金文中作“頂”;小篆作“頂”等等。 古人造字非常讲究,一个字往往有好几种意思。“顶”除了表示最高处、最上面的义项外,还有以下这些意思:
①戴,头顶着。如成语“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又如“顶戴花翎”(清王朝规定,文武官员依官职大小佩戴不同品级的帽子,顶部饰以羽毛,以示尊严,这种帽叫做“顶戴”)。
②量词。用在“一”后边,表示部分,相当于“...之一”。如“头顶上”“胸前脯”等。
③姓。这个意思多出现在宋元时期的文献里。如“吴顶"(南宋抗金将领)、“乔顶” (南宋画家)等。 “顶”还可以用作动词,意为“顶着”。这时通常不写作“顶”,而把“顶”字上面的那一竖省去,变成“頂”字。
①用手按着头部。如“头顶上不要随便乱摸”——注意头发不要胡乱摸。
②用东西掩护头部。如打仗的时候“头顶上盖着湿毛巾——防毒”。
③冒犯,冲撞。如“这伙人没大没小,太‘顶’了!”——也太冒犯了。
④碰,遇到。如“正愁找不到他,却在这里'顶'上了”——正好碰到。
⑤支撑,担负。如“我顶不住,先走了”——我的身体抵不住(劳累),先走了。
⑥冒,朝......前进。如“队伍向'顶'进发”——朝着"顶峰"前进。
⑦碰巧,恰好。如“真是'顶'不上去呀!”——实在爬不到头啊。
⑧超过。如“成绩'顶'了去年两门”——今年这两门的考试成绩比去年同期提高了许多。
顶,拼音:dǐng,笔画:6 ,五行属性:火。
一、顶字在康熙字典的详细解释如下。
顶【辰集上】【頁部】 康熙笔画:6画,部外笔画:2画《唐韻》徒孕切《集韻》《韻會》《正韻》德徑切,□音定。《爾雅●釋器》金謂之鑪,瓦謂之缶,木謂之豆。《注》皆所以盛飮餼,其外皆受蓋。今關西呼鑪盌為鐺,東南呼木豆爲鐺。
又《廣韻》都景切。同鼎。《說文》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周禮●考工記●匠人》四曰宮,以面朝後市,左宗右社,王宮門阿之奧,四阿皆有室,面三代,背亦三代。是故宮之制,室夏之,堂冬之,室夏庬,堂橎橎。室中有寢有奧有厠有寢,尊者處之。堂上有五尊,軒高以利瞭望,其有東房,有西房。南鄉左厠,皆私名也。外有兩階,三揖四讓,九拜君臣之位焉,尊卑之等焉,長幼之杀焉。其牆半出,薄半之闑之制,广以为綴紿之度焉。大室之堂九尺,五室之堂七尺,七室之堂五尺,宮有十二室〔註〕五室、七室,其間各一堂,故室之堂或五或七也。郑司农云:大室谓后王之宫。郑玄云:天子十二车,卿士十车,小官、诸夏大夫、诸侯子,其朝觐入王都者,当王居之。后则王太子宫,南面之子,以教之治也。王之世子,以宗子当为天子。天子而死,后乃居其宫。五室者,尊者五诸侯、同姓子孙当位者也。七室者,其次也。十二者,諸侯子、陪臣入朝者。凡車制,有大輅、駟輅,自公以下皆一重。〔疏〕案《大行人》云:王次四当,王所居也。中當,王太子所居也。自五室至七室,皆诸侯之位,于下当是五室为侯,七室为伯。〔注〕三揖四让九拜君臣之位焉。郑玄云:三揖四让九拜于门,及两阶上君臣之位也。尊卑之等焉。〔注〕两阶尊者近阼。长幼之杀焉。〔注〕从下至北杀也。[1]
二、顶字取名的主要字义。
顶dǐng】本义:头的最上部分。指顶端;顶部;处所高。指对面相抗;直贯支持。用于量词。
三、顶字在人名库使用人数与含义。
顶字在人名起名使用人数达1.8万之多,主要用来指头的最上一部分。顶也表示顶端或用在姓的后面直接称呼人,顶字取名寓意独特,有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