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为博士?

韶彩正韶彩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应该是虎,在1238年的西夏皇陵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个黑釉陶虎,上面有“博士”二字,可见西夏时虎就和“博土”联系在一起了。 “博士”一词最早出现西汉司马迁《史记》里:“孔子贤者,曾参师也,父执礼敬,经术来孙,世传礼业,故谓之‘博士’。”“博士”就是学术大师的意思了。 那这个“博士”怎么还和老虎联系了呢?这里面还有段故事呢!

唐宋时期国子监设立太学,是最高学府,里面教授的都是儒家的经典,考中进士的人还要在这里面当上一段时间的博士才能出来做官。这儒家的经典都是文言文写的,晦涩难懂,而且要背下来,要理解,还要结合当时的制度、历史进行阐发、注释,是个技术活。所以这些教书的博士也是知识渊博之人。 到了宋朝,皇帝还亲自参加太学的考试,成绩好的直接赐给进士及第(第一名),差一点的赐个“进士出身”(第二名),最差的就是“同进士出身”了(第三名)。这三个称号可都是进士们光宗耀祖的标志啊! 但宋神宗熙宁三年,出了一个新规定:太学生如果能在博士的指导下做出具有创见的学问,可直接授予进士或进士出身。这叫作“置秘阁,直讲不用试衔,并免解发解之制以召士人”。

这等于让太学生们直接从“学”变为“士”了,不用经过“士”的这个阶层直接登堂入室成为国家干部。但这样的进士和以前通过会试、殿试的进士含义不同了。因为他们在理论上已能直接回答皇帝提的问题,可以单独进入朝廷与大臣们讨论朝政了。我们可以把这些直接由太学生直接授予进士身份的人称为“太学进士”。 从这里开始,“博士”的形象渐渐变成了知识分子的代名词了。元明时期虽然也设翰林院,但是这里的翰林可不是学术机构的简称哦!

明朝时的翰林一般都是有真才实学的文坛大家,像李东阳、杨慎、解缙等。他们可不是简单抄抄写写的文人哦!明朝初年,翰林不仅负责起草文件,还要单独向皇帝回答问题,还要主持论辩,有时还要代表朝廷去祭天祀地(这待遇高吧!)。 所以,朱元璋建国初期规定的翰林资格可是非常严格的:非进士不入翰林。 这要求当然很高,不过明朝中后期就不一定了。只要有钱,哪怕你文章写得狗屁不通,也可以买个“翰林”的身份。这就使“翰林”逐渐污名化,成了“文人”的代名词。清朝时这种风气更加严重,连康熙都嫌“翰林”两个字写得不好,把“翰”改成“巨”字,称“巨翰林”。 这样,从“博士”到“学士”再到“翰林”,文人的地位可是一步步提高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