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列车原理?
首先,解释一下“接触轨”是什么。 接触轨是相对于传统轨道来说的,传统轨道交通使用的钢轨,是一块块固定在枕木上的长钢条,在铁路两侧还会有一排挡板。
这种结构,使得车辆行驶过程中与铁轨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而且接触处的压力也是均匀分布的。而采用“接触轨”作为铁轨的形式,就改变了这种状况。 上图是中国首条全自动运行地铁线路——上海地铁15号线的新建现场。和传统的地铁建设方式相比,15号线采用了“接触轨”作为铁轨。
“接触轨”其实就是两根靠近且平行的金属导线。当列车驶过时,与接触轨产生接触并承托起整个车身。由于接触处是一条导线而非一块钢板,所以产生的摩擦力会使车轮受到磨损;同时因为不是刚性连接,所以在列车通过时会产生一定的位移,这会导致一部分牵引电流通过车体以及轨地间流动的电流损失,这些都会使电能在传输中消耗掉一部分。因此采用接触轨的线路一般都是高负载、大运量的交通要道。 目前国内使用接触轨的线路有: 上海地铁15号线(全线路) 北京地铁亦庄线(部分区间) 成都地铁8号线(全线)等 在这些线路中,北京地铁亦庄线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条在商业运营期间采取完全无人驾驶技术的线路。
当一列客车驶入牵引变电所相邻的区段时,该牵引变电所馈线断路器自动跳闸,断开供电电路,造成该客车所在区段断电。因断电而使列车减速或停车,影响列车正常运营。
1、接触导线
接触导线沿线路敷设,直接与受电弓接触,向城市轨道交通机车供电,工作时始终处于张力状态。接触导线应有良好的导电性、足够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较大的机械强度。常用的接触导线有铜接触线、钢铝接触线和钢芯铝绞线。
2、承力索
架空接触网的接触悬挂是以承力索和接触导线组成的,在多支接触导线的情况下,通过吊弦将接触导线悬挂起来,承力索和接触导线的两组平行导线通过吊弦串连起来,使接触导线在每个跨距内有均匀的弹性。由于接触悬挂包括承力索,故称接触悬挂为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
由于接触网带有高压电,人身和工具与接触网必须保持2m以上的距离。牵引变电所设在牵引供电枢纽处(如地铁线路的停车场),将牵引变电所需用的三相高压电源引入牵引变电所后,通过牵引变压器,将三相110kV或220kV高压变换成两个单相275kV的电压(为安全性和灵活性起见,通常设有可调至25kV的裕量),然后输送到牵引(馈)电线路(架空线路或电缆线路),馈电线再将电流送至接触网,机车受电弓从接触网取电流而获得动力,在走行中返回牵引变电所,从而形成牵引电流回路。
回流线的作用是在AT供电方式下将牵引电流从轨道回流到牵引变电所,以减轻对通信线路的干扰;保护线在AT供电方式下作为供电线路中回流导线的保护,并兼做回流作用。架空地线除了作为供电线路的保护导线外,对接触网还有防雷作用。
为保证牵引供电的灵活、安全以及方便维修的目的,在供电线路上设置了若干开关设备。通常,在牵引变电所的馈线出口和自动分相器前,都有电分段。当其中一个供电区段因事故跳闸时,为使列车连续运行,在两供电区段之间设有开关设备,以实现越区供电。
为保证安全供电,在满足电气和机械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各种导线和承力索还须满足张力和驰度、限界要求等条件。在接触网终端,应设置接触网终点标,防止刮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