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开多少足球队?
首先,我们要明确中国足球的发展处境与现状到底是什么样的 2017年世青赛中国队和巴西队的比赛里,我们派出的是U17的国家队,而对手派出的是U18的队伍,双方在场上的控球率是53-47,射门数19-12,进球效率是一模一样的,这场比赛说明了中国足球当前的一个困境——我们的青少年队伍甚至能在对抗巴西这样的顶级强队的青年才俊时,不落下风! 但是到了成年国家队这个层面,情况就完全相反了。在最新一期国家队的名单中,仅有两名中超球队的外援入选(上海上港的穆伊和广州富力的斯托伊科维奇),其他入选的球员基本都不是在中超联赛效力,甚至都不是在中国踢球的归化球员,可以说我国目前能够拿得的出手的顶尖球员基本上都没有选择在国内参加高水平联赛,而是选择了海外联赛或者留洋。
以武磊为例,他在加盟西班牙人并打上主力后,各项赛事为西班牙人出场65次,打进24球并有13次助攻,这样的数据对一名侵略性并不强的前锋来说已经非常出色,但是就是这样一名球员,回到国家队后却频繁在关键比赛中迷失自我,毫无亮点可言,表现甚至不如一些在本土效力的外援。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非常简单——我们的青少年球员在训练中所学的技术、体能、战术素养等等各方面都是世界一流的,但他们没有机会在一线队打比赛,因此水平难以得到提升;而国内一部分在外乙、海乙乃至更低级别联赛效力的球员技术水准远远达不到职业要求,但因为他们所在俱乐部级别的限制,他们很难进入一线队的赛程,因此这些球员的水平也很难提高。两者之间存在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而我们目前的国内联赛和杯赛尚未达到足够的水准,不足以让这两批人群有交集。所以就会出现一种“高水准球员没比赛可打,低水准球员的比赛经验又欠缺”的荒诞局面。
当然,有人会说武磊、郭田雨等人在面对弱旅时的破门如麻的本领呢?那是因为对方防守强度不够,一旦遇到强敌就废弛大意,因此才有漏洞给咱们机会,这也是当前国足战绩惨不忍睹的根本原因——对阵亚洲三流以及以下水平的球队还可以靠拼劲和运气赢下比赛,一旦遇上亚洲一流乃至超一流强队,实力上的差距就会立刻暴露无遗。 所以从青少年梯队到成年国家队,从欧洲五大联赛到大洋彼岸的职业联赛,我们可以开设无数个球队,只要我们能提供足够的支持和保障,还有充足的优质球员可供选拔。只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连一个高水平联赛都没法完全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