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字五行属什么属性?

殳欣诺殳欣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聖”(圣)字在现代汉字中,读作shèng;在古代汉字中有多种写法,如形声字有:胜、聖、識等,会意字有睿、聰等。其中勝和聖是今字,而睿、聰是会意字的异体字。 那麼為什麼要考慮字源呢?因為漢語大詞典里對於「聖」的解释都來自于《说文解字》,而徐鉉所擬的字形正是「聖」的異體字。同出一源的字往往具有相同的本義,所以研究了一個字還是要回歸到研究它的本義上來。 那麼我們就可以重新來看《說文·部》:「聖,通也。從示,聲。」許慎已經指出了聖的本義:通。但是接下來又話锋一转:「从示」,即這個字和人祭有关系。

我們知道古人祭祀時,神主牌位用「礻」字旁,而人殉葬則用「衤」字旁。《說文》「聖」字下部是「又」,表示手拿著鼓槌或者鐘鎚,原意是指敲擊樂器表達敬肅之意。後來引申出特指宗教儀式中的歌頌禱告,再引申為特指儒家推崇的道德範疇。 那麼到底這“通”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看到“聖”的第一種意義是為了与“愚”對應而出:聖人有智慧,愚的人是沒有智慧的。然而這樣的解釋並不能很好地完成“聖”的所有用法,比如為什麼“聖哲”、“聖女”也是褒義呢? 所以我們就要回到最早的甲骨文、金文中去尋找答案。我們今天使用的很多字從古文字構形上看都是象形字或者是會意字,因此可以追蹤它的本義。“聖”的最古老的字形是金文裡面的“識”字,上面部分像一頂冠冕之狀,下面像一只手拿著一束線。有人根據此形象解釋為“以繩刺頭”,意思是把一根棍子插進頭髮中去審視是否順序,以此標準來衡量是否為賢能之人。我認為此說並不合理,因為“識”字下部之“手”顯然不是用来做上述操作的。

清儒段玉裁注《說文》時就明確提出了他的看法:“識者,別也。”“別”的意思就是把兩塊泥土分開。段玉裁還進一步指出,“土”字下面的“别”字,古文作“”,像用手分土之狀。由此可見“识别”的意思是用手把土分成两塊。

段玉裁的解釋正與“聖”的第二種涵義相符:聖人是與愚人相反的一類人,他能夠明辨是非,而且善於教化。 至於為什麼要“分土”呢?古代建城離不開土地,而土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划分疆界,因此城國的建立需要土地辨别的能力。《莊子·天下篇》云:“道術將無乎不在,覆載天地,刻彫萬物,曾不猶愈乎?故曰:玄德深沉而博遠矣。”

莊子的思想受到老子極大的影響,而老子的思想核心就是謙虛儉樸,由此推及“聖人”二字,我所理解其意為:聖人之德就像大地一樣,包容萬物,又不顯露自己的德性,默默承受着一切。 所以“聖”字最終被解釋為:最完美的德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