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属于什么五行属性?
首先,中国古人在分析自然时,认为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阴阳在中间,所以就有了上阳下阴和中(五行)的概念。同时,因为太阳月亮地球的相对位置不同会造成不同的气象,古人就以日月的升降和地球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春秋冬夏四季,以月相圆缺把一月划分阴阳,以节气温度划分四季的温度高低。 于是乎,春夏秋冬就对应了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那么,秋季是属什么呢?
《黄帝内经》中有“圣人南面而坐,形承北面,左阳右阴”的说法,这里虽然没有明确写出秋季的方位,但以“南面而坐”为基准来说话,那么左右肯定是分阴阳的,左边为阳右边为阴。而前面说过了,春季是主升的发散之气,因此左边的阳气就必须得上升到右边阴气的地方,只有这样“阴阳相得而万物生”。那么按照这个逻辑,春天应该是位于南方的火位上的。 但问题是,根据阴阳五行理论,春夏属于阳气旺盛、秋冬属于阴气旺盛,中间应属五行的中心——土行。可现在却是春在东方或者说是出生在东方的木位,这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其实也没有矛盾,这仅仅是古人分析问题的一个模型或一个角度而已。如果说这个模型不合适或者说不够全面的话,那就是东汉王充在《论衡·寒暖》中提出的“寒从一盛三衰”“热从一衰三盛”的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
根据他的理论,一年中的气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高有低,有盛有衰。在农历十月之前,气温是逐渐上升的,这个时候阳气处于衰弱状态,阴气处于旺盛状态;而在农历十月以后,气温下降,阳气开始回升,而阴气则逐渐衰退。也就是说,十月前春季在大角星附近,十月后春季移到了东边。当然,这种理论需要结合二十四节气来观察,比较复杂,就不多介绍了。(其实我也不太了解) 总之,古人分析问题时并不是像我们这样直接给个确定答案的,而是先建立一个分析问题的模型,然后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作些推理。如果这个模型合适,那推出来的结果就是准确无误的;如果模型建立的有问题,那么推导的结果就可能是不正确的甚至完全相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