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率高低说明什么?
1、从债权人角度看,不希望负债比率过高。企业的债权人在进行有关贷款决策时,最关心的是其能够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如果企业的负债比率过高,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大,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大。因此,从债权人的立场出发,希望企业的负债比率越低越好。但是,如果企业不举债,也可能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无法取得财务杠杆利益;第二,有可能会使企业陷入困境。例如,企业由于不举债而缺少资金补充流动性不足,极有可能导致现有资产迅速耗尽,从而使企业陷入困境。因此,债权人认为的“最佳负债比率”并不为零。在实践中,各类债权人在确定有关贷款决策时,不仅按自己的标准确定一个公认的最佳比率,同时还要规定借款企业的负债比率的上限和下限。
2、从企业所有者角度看,存在负债比率的限制,而且不能过高或者过低。
(1)过高的负债比率,意味着财务风险太大,有可能会因不能按期还本付息而使企业陷入困境,致使所有者权益遭受损失;
(2)过低的负债比率,意味着没有充分地利用财务杠杆效益,表明企业没有充分利用借款资金为所有者服务以增加股东财富。因此,股东可以制定负债比率的上限和下限,防止财务风险过大或者企业失去财务杠杆效益。
3、从企业管理者角度看,应保持理想的负债比率。过高的负债比率,一方面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失控,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企业的信誉;过低的负债比率则会影响资产报酬率的提高。只有保持适度紧张的财务状况,使负债比率保持最适状态,才是明智的选择。
资产负债率影响企业综合资本成本(即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的高低,进而影响企业价值。随着负债比率的逐步提高及其所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的发挥,权益资本成本率和综合资本成本率也随之上升。在有关资本结构理论中,最适资本结构是使权益资本成本最低,综合资本成本也可能最低。因此,最佳资产负债率的确定,应当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标准,而不是其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