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辽宁省体育强?
辽宁的体制是比较先进的。 9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市场化改革,当时各地都在搞建设,对于经济的重视远大于其他领域。然而这时,国家体育总局推出《奥运争光计划》,提出到21世纪中叶,要把中国建成世界体育强国。这个目标很宏大,也很超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总局把竞技体育划分为“奥运会”“世博会”和“全运会”三大任务板块。
“奥运会”就是现在说的“夏奥”,以竞技项目分类,划分成赛艇、皮划艇、自行车、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46个项目(大项),每个项目确定一个或几个单位(基地)主责,其它项目的队伍到这些基地训练、参赛; “世博会”就是现在的“冬运”,由北京承办2008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同时申请举办2010年亚运会; “全运会"就是在东道国举行的全运会,每四年一次。
在实施这一战略过程中,实行了举国体制——从资金保障,人员选拔、培训、使用,奖励制度都制定了完善的方案。特别是资金保障方面,由国家拨款,保证各竞赛项目高水平开展。当时国家给各省派专管干部(副厅局级)主抓竞技体育工作,配备经费保障人员,定期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接受审计部门监督。
那个时候省与省之间的竞技体育水平差距并不大。例如在九运会以前,天津运动员拿到的金牌数要比辽宁多几倍。但从十运会开始,辽宁夺金势头猛增,到京运会是辽宁选手夺金最多的一届,从此优势一直保持到现在。
其次,辽宁有雄厚的群众体育基础。 很多人不知道,辽宁是我国最早开展群众体育的省份之一。70年代就建立了全省性的体工大队,负责业余训练,并组建了体操队、足球队、篮球队等专业队伍,由专业教练带队,进行系统训练。这些队伍主要参加省内比赛,也有少量参加华东地区及全国比赛的。
那时学生升学和就业有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叫“体育成绩”,包括身体形态、心理素质、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等,像现在测视力一样普遍。考大学体检时,体育成绩不及格的不予录取。学生只要体育合格才能入学。
中小学每年都要举行运动会,有的学校还要组建校运动队,每天上课之余,队员要练习一个多小时,上下午各一堂课,每周五天。学校之间经常组织友谊赛,有些班级甚至组织联赛。到了寒暑假还有集训。因此小学、初中阶段的体育一直是保持较高水平。进入高中、大学后,很多学员继续参加课余体育训练。
进入90年代,虽然学校体育越来越脱离竞技体育,注重健康第一的原则。但很多项目仍然保持较高的训练强度,为日后参加各类体育运动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