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净损失什么费用?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亏损了——真金白银买了基金却不涨反跌,真是着急上火又没地方发泄。 然而基金并不是股票,短期涨跌很难准确预测,投资者应该建立长期的投资理念,不急于追求短暂的收益。当然,如果出现了投资失误,也应该及时止损,调整心态,寻找新的机会。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基金投资误区和有风险的时刻,提醒大家在遇到这些情况时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误区一:盲目跟风购买 新基金发行之时,往往会有大量资金抢购,使基金的首发规模达到甚至超过100亿元。面对火热的新基金发售景象,不少投资人却出现了“买不在现场”的遗憾。 其实,新基金的发售与上市存在时间差,通常认购期结束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才完成募集、设立基金,并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在发售期间未能及时下单购买的投资者,完全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买入的方式建仓。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认购期的新基金价格会以面值一元加认购费用的价格成交,而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则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这种“低吸高抛”的操作并非必然盈利。 对于首次发行的基金产品,由于缺乏历史业绩参考,投资者的单只基金仓位不宜过重;而对于已经发行了一段时间的基金产品,如果出现了较大的净值下跌,投资者也无需恐慌,可以通过增加持有份额的方式降低成本,提高胜利的概率。
误区二:对单只基金情有独钟 在基金理财的过程中,部分投资者会出现“一只基金持好几年”的情况,他们普遍觉得只要选择的基金经理实力雄厚,无论是否更换基金公司或基金融资渠道,对于基金本身的表现影响不大。 其实,任何基金管理人都希望找到能够给自己带来持续稳定回报的风格,并努力将其保持下去。当基金管理人发现某种投资策略在某段时间内无法为投资者带来理想的收益时,他们就会适时进行调整,寻找更合适的机会。 正如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同时,基金也同样在选择投资者。当出现基金与投资者需求不匹配的时候,是基金放弃投资者,还是投资者离开基金,其实是一个双向的选择。所以,通过改变投资者原有的单一投资方式,做到资金的有效配置才是关键。
误区三:忽视业绩比较基准的作用 业绩比较基准就像是基金产品的“成长曲线”,帮助投资者直观地了解基金在某个时间段内的表现。但是很多投资者忽视了业绩比较基准的重要性,在决定赎回基金前也不看看所持有的基金到底是不是处于一个合理的业绩区间中。 在基金的投资过程中,能否长期坚持正确的投资方向和策略,是基金业绩是否能够持续的重要因素。但如果遇到突如其来的市场波动,基金的短期净值下滑明显,是否应当立即赎回止损呢? 如果赎回,何时再入场呢?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