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业绩选基金对吗?
先说结论,不对! 基金和个股不同,没有所谓的“业绩”一说;所谓“业绩比较基准”也只是个模拟基准,对主动管理能力的衡量价值十分有限。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错误理念,是因为大家对基金的定义不清楚。从法律角度讲,基金是指一种契约型证券,其本质是信托财产的集合。也就是说,基民通过支付给基金经理一笔管理费,由基金公司代理进行组合理财。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投资能力、投资决策等属于基金公司的专属权限,但决定权不在它们手中——基金的投资策略与运作方式是由基金合同决定的。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挑选基金其实就是选择基金经理,评价基金就是评估基金经理的能力,而评估基金经理的能力只有看其过往的职业生涯,尤其是看其担任高管、独立董事的经历。
当然,我们不是要否定业绩比较基准的作用。在选择基金产品时,我们可以将它作为一个参考因素,即同等价格下,选择费率低的基金;在同类型基金中,选择业绩好的基金。但我们必须清楚,业绩比较基准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我们不能以成绩来论英雄。 以美国为例,1976年至2013年间,标准普尔500指数年均回报率为8.4%,股指每年波动幅度在-15%至+15%之间。在这期间内,如果哪位经理能连续多年跑赢这个模拟基准,那他就是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了。
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是否考虑到,市场是有周期的,在有牛市、熊市交替出现的情况下,长期保持领先并不是一件难事。另外,我们都知道“夏普比率”这一概念,它是指每单位风险所获得的超额收益,是度量风险管理效率的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当我们同时对比多支基金时,由于风险本身不易测量,我们就只能用夏普比率来替代。所以,同一时期内表现较好的那只基金不一定就是最优秀的。 再者,我们判断一只基金的好坏还受很多其他因素影响,如费用率、税收、流动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