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说法始于哪年?

喻淇喻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最早见于记载的五行思想,出现在周朝。《尚书·金滕》有“予仁若考”之说;《史记·周本记》载,武王伐纣,行军途中占卜求卦得“鼎”,占辞为“鼎,象也。吉,莫大焉。”又载周成王即位,周公旦以太子身份代理国政,卜得家人卦,其辞曰:“家人,利女贞。”史书中明确记载的推演五行的过程和顺序是: “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或 “火灭木,木生火,火上炎,心火虚,心虚生土,土又生金….” 这都是古人根据日常生活的体验推测出来的。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互相辩难,相互影响,纷纷推出自己的五行学说。儒家的《论语》中就有“子不语怪、力、乱、神”之语;《墨子》中有非命赏罚之谈;道家的《庄子》中提倡阴阳、轻重、大小、渐次等相生相克的理念;韩非子的《韩非子·五行》专门论述了五行相生的顺序。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东汉时期的《白虎通义·五行》都对五行相生做了详细阐述: “木受火则焦,金居木则缺。木坚而湿,故焚;火热而死,故焦。木见水则烂,金遇火则熔。水盛而淋,故烂;火烧而沸,故熔。 ” 这里虽然提到木火金水四大元素,但未涉及土地。后来的学者意识到土的重要性,于是加入了土元素进去。

晋代哲学家郭璞在注释《葬书》时引入了五行相生的概念来解释地形对于墓葬的影响作用: “土宜草木,故名其方曰‘艮’。艮者,止也。草木不倾伏不止,故名其形曰‘艮’。山泽通气,故生物不息。其形状名曰‘颐’,颐者,颐腮也…..此乃天地阴阳之气,相交而成乎其中者也。气行之状,如流水之道。水之流而有源,故谓之‘源泉’。水流而不见其形,故谓之‘渊’。行流于地下,故谓之‘泉’,泉之本字当作‘灥’。三泉水聚一源,故曰‘清泉’;水本息止,得风气流荡而不息,故曰‘流动’。风止水静,故曰‘静流’。地有山川,能出云雨,山崩地裂,故曰‘洪’、曰‘荒’、曰‘消’,总属水流大漫之意也。”

别梓俊别梓俊优质答主

五行的起源,在史书上众说纷纭 一般认为起源于汉朝或者商朝 但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关于金木水火土的记载了 《尚书》中有“金”字;《诗经》中也有关于水的记录(即所谓“坎水”) 而战国时期的《管子·四时》则将五行中的四行进行了定义 “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故春气善而风正,其民宁以静。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故夏气至而暑盛热,其民淖泽而浴。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故阴气微而上腾,其民涤濯。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故阴气盛而阳微,其民水冰地坼……是故圣人不以时废生,不以时废长,不违时而专废下,故谓之智者。” 我觉得题主可以好好看一下上面两段话,也许能够找到答案。如果还是找不到的话…就让我再读一下这两段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