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五行是什么?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古代兵法对用兵之法有着深入的理论,而且十分重视兵法的运用。 《孙子兵法》中就有五事七计、奇正、虚实等理论;汉唐时期又总结出了“道”、“天”、“地”、“将”、“法”、“民”的治军用兵之“六字诀”(又称“六韬三略”),这些都被历代军事家奉为圭皋并不断发扬光大。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例有很多,但真正经得起推敲的并不多(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比如“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及其相国管仲的种种作为,就值得后人好好学习;三国时期的刘备与诸葛亮也堪称千古名将。至于岳飞、朱元璋等更是后世的楷模。 到了近代,又有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以及毛泽东思想(主要指的是人民战争思想)在战场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所以中国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能征惯战的将军、元帅(军事家)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帅才(战略家)。他们有的是开国元勋,有的却是壮志未酬或含恨而终;有的甚至死得极其惨烈,令人扼腕长叹……
由于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不同于西方,而其军事体系又是建立在政治制度之上的,因此它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构成元素之一,它们是相互制约而又相生相克的: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个说法虽然有些牵强,但却有一定的道理)所以它们也被形象比喻成五种颜色。
五行说还认为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 而军队是由人组成的(当然还有马匹之类的武器装备),是人就得吃饭吧!那么,谁给士兵做饭呢?当然是军需官了嘛!于是人们把负责军需后勤供应的人称为“军需”,这就是所谓的军需一词的由来。 在行军作战时,如果缺少粮食或其他生活必须品怎么办?这时就需要有人组织人员进行采购。于是有了辎重;如果缺少武器弹药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就得有制造武器的人员和工匠来补充,于是就产生了营械——后来逐渐衍变为炮兵的装备,即火炮(大炮)等等。可见,在古代战争中后勤保障的重要性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