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阳台怎么叫?

饶正笑饶正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说一下“台”和“榭”,其实古人并没有严格的概念区分。《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 “台,陟哉高而夷也;榭者,所以栖偃息也……台,景也,从高省,吏声.”“榭,台之有无榭者,谓台上有庐也。今凡无台而有屋曰榭。” 这两句解释的意思差不多,都强调“台、榭”都是建立在高的地方(有说“台”比“榭”更高一点)。 另外,从字形上看“台”是象形字,下面一横表示地基,上面三横为建筑。而“榭”是一般的会意字,“舍+木=榭”,即“房屋+木头”即为“榭”。但《说文解字·木部》也有说明它像形于“台”的字形(上三横表示台基,下二横表示柱子间用木板隔开)故有此说法。

再来说说“廊”,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指两边有屋脊的长廊或走廊。而在古代,“廊”所指的范围更广一些。如《说文解字·木部》中就有这样的解释: “廊,殿宇之有堂者谓之堂,无堂者谓之廊……” 这句话很绕口,可以这么理解:当建筑物带“堂”字时叫做“堂”,不带“堂”字的就叫做“廊”了——也就是说只要是带顶的建筑都可称为“廊”。当然现在说的长廊指的是有廊柱的走廊,而古代的“廊”则没有这种限制,可以是建在水边的平台,也可以是建在高台上的建筑物等等。

最后来聊一聊“庑”这个字吧!其实这字比较特殊,它在古文中常用来泛指“房屋”,而不是特指某种建筑形式。因此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就得搞明白“庑”在古代有哪些用法。

先说一下“庑”的原义是指堂下两旁的廊,引申可作殿堂两边的房廊,再引申则为一般的房屋。据《礼记·檀弓下》记载:“夫子燕辟退而闲之,乐正子春下之,子游讥之。子曰:‘子春不失嫡之子焉’……子游以子夏门人问。子曰:‘汝何不问瞽瞍杀人.舜视犹然。’曰:‘舜作朕行。’子曰:‘不知奚祈?孰为尔疑不吾闻'’”其中“瞽瞍杀人,舜亦随之而逃;父亲被囚禁后,舜仍每天去探视两次”的故事流传下来便是著名的“大孝”典范“瞽叟杀舜”。 从以上文字可见,这里的“庑”均非“廊”之意,而是指建在堂下的房屋。古代的“庑”其实就相当于现代所说的院子了。那么古代的庭院又是如何称呼的呢?这里有两个词需要注意一下——“庭”与“院”。二者虽然常混用,但还是有区别。

1、在《说文解字》里“庭”的意思是: “廷,朝庭也。从言从令。令,天君也,言出令,人人有守也。庭者,直廷之室也。”——就是说“廷”乃朝廷之意,“庭者”则是“通往宫殿的路”而已。

2、《释名·释宫》中有提到“庭”这一词汇: “庭,廷也。朝廷之通称耳…又,庭,停也。言停止于此,待命而进止也……” ——这是将“庭”与“廷”联系起来加以解释了,意思是“庭”乃是“通向朝廷的大道”。

至于“院落”的说法,我想大家都应该懂了吧~ 题主所提的问题中的几个词语其实是互相关联的:“台”、“榭”等均为建筑样式,而“廊”、“庑”则可泛指所有带盖的房屋;而“庭”则专指建在庭院里的房屋;至于什么“亭、榭、轩、馆”之类的就是对某一种类型的房屋的雅称罢了啦^_^

优质答主

古时的“阳”字就是现在的“阳”字,也就是从南边太阳照射的屋外空间。 《说文解字·部》中解释道:“阳,高亢之义也。从日,昜声……一曰阴,明也!”“阳者,高亢之名;阴者,幽暗之称,其义虽殊,其音略同。” 所以古代人所说的“阳”和现代人说的完全一样,只不过现在人们普遍把古人所说的“阳”称为“阳”罢了。(所以现代汉语词典上写的“阳”的意思里不包括古代的“阳”) 但是古人说的“阴”却不是现代人所理解的阴气,而是指没有阳光照射之处——即现在的地下、地下宫殿之类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是黑沉沉的,所以古人认为这是阴的地方。这种地方也被叫做“地之阴”。 (当然还有一种阴阳合说的说法,这里就不讲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