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的五行属什么?

柯婷婷柯婷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中国汉字中,“宪”字比较特殊。“宪”,本义,法也。引申为法度、法则等,现代汉语中还有宪法、章程、宪政等词汇,如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而“宪”,又通宣,有宣布、发扬、公布等意。再则,“宪”通“献”,具有贡献之意。此外,“宪”还有官名之意,如宪兵,旧时也指地方巡按官。

《说文》曰:“宪,法也。从心,从献。”段玉裁注:“从心者,主于中也。从献,者,以心示人也。宪、献一声之转也”,“宪”字乃会意字,从心,从献,献亦声。“宪”字的繁体字为“宪”,从心,宪亦声。在甲骨文里,“宪”字写作 ,像一个人跪着在用双手“示人以心”。后引申为展示。

按照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五者相互生克,是自然世界一切现象和生命的本源。由此,金、木、水、火、土被用作对万事万物进行归类的一套系统,名曰“五行”,“五”即指五类,而不是单单指五个。“心”字在五行中属火,因此,从“心”用“心”表意的汉字都属于火字。“宪”字从“心”,因此应属火字。

同时,“宪”字还有多种引申意义。《汉书·赵充国传》曰“夫战,危事也,以治为胜”,“今匈奴、百羌保塞,未有异心,而以‘战’心加之……”,“战”字从“人”从“戈”,是为会意字,本义“战斗”,引申义包括“以武力解决问题、用强行使事情达到目的”等,如“宣战、战争、决战、战胜”等。后又引申义为“争竞”。《墨子·经上》曰“争,或同欲也”,“欲”者,在古代汉语的“义界”为“求也”,追求的事物有物欲、财宝等,因此,“欲望”是人对财物的一种要求,是不择手段地想得到这些财物。故“战(争)”又引申义为“谋取”、“夺取”等。如《诗经·周颂·执竞》云“执竞武王,无竞维烈。不显成康,上帝是皇。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钟鼓喤喤,磬莞将将。降福穰穰,降福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诗经》的这一段,讲的是周武王得到上天保佑,能“执竞”和“简简”,夺取了天下,使周朝能“既醉既饱”、“福禄来反”。“斤斤其明”的本义为精明,也指贤达之人和光明磊落,“简简”、“反反”是指周朝的威仪、福禄等。

所以,“宪”,又具有“精明、光明、通明、圣明、高明”之意。《说文》曰:“圣,通也。从耳、王”,本义是无所不知,通明事理,具有超人的智慧。如“神圣、圣上、圣贤、圣明、德高望重”等。而“宪”通“献”,《说文》曰:“献,水献也。从水,献声。”本为象形字,献者进也,献有敬也、高也的意思。

“宪”,在古代也指国家的“圣旨”和“朝廷”。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云:“昔周德虽衰,犹及《大》、《小》之《雅》。今代相革,而‘雅、颂’不作。”《公羊传·昭公三十二年》曰“天王出居于郑”,何休注曰:“天王,犹天之王命”,“出居于郑”指被迫离开朝廷。

因此,“宪”还有公布、发表、宣布之意。《汉书·韦玄成传》曰“令四时之气和,风雨时至,寒暑得节……”“德施广普”注曰“普,明也”;《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