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字属于五行属什么?

巢墨弈巢墨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泣”字,五行属性为“水”,但此“水”非彼“水”。所谓五行之水,并不是大海湖泊之流,而是雨露霜雪之水。 《说文解字》中解释“泉”字时说,“泉,出水源也。”可见,古人所谓的“泉”指的就是地下水或者地下溪流,与现在意义上的“泉水”概念不同。

而《诗经·陈风·宛丘》有“洵訏且乐,宛丘之下。无春不啸,无秋不哭”的句子,这里的“哭”字就是用水中的气泡来表示的象形文字。 宋代学者郑樵在《通志·六书略》中解释说:“凡草木之零落,皆谓之泪;凡物之液汁,凝聚不散,亦谓之水。”也就是说,植物凋零后的废弃物随着雨水落入水中,这些垃圾被冲走的过程,古人用“泪”字来形容;而水由于重力的作用缓缓流动,途中遇到岩石或者灌木等物体时,会产生碰撞从而散射开来的过程,用“泣”字来表达更合适一些。所以从五行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字的含义是非常接近的,都属于“水”的范畴。 后来,人们又根据“泣”字的字形,给这个字添加了更多的内涵。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这样描写“泣”字:“泣,自涕。”意思是说,“泣”字形容的是自我哀伤哭泣的样子。“泣”字从五行上来讲应该属“火”了。

不过,这种五行属性的“火”与烧烤之“火”完全不同。它是源于古代阴阳家对于“太阳”的认识。他们认为,太阳是“阳极”的代表,而“阴极”的代表则是属于水的月亮。所以,尽管“火焰”属于“火”,但是那种“炎帝”之“火”,却并不会伤害到“太阴”所代表的世间万物。这其实就是五行中“生克制化”理论的来源之一。

谷万泽谷万泽优质答主

在古代,“泣”字从“氵”,“喿”声。但“泣”字早在商代就出现,在当时该字并不从“氵”。“泣”字的初文是一个左边为“口”(甲骨文为“口”字的变体字)右边为“辛”的合体字。因“辛”在甲骨文中既是一把锋利的斧头(该字字形像一把斧头插在木柄上),又有痛苦的意思,所以,初文“泣”字的本义应该有一个“大张着嘴,痛苦无奈的样子”,用在动词上时,就是张大嘴痛苦无奈的样子。

后来金文增加了表意的“口”,该字变为一个从左到右由“口”、“口”、“辛”组成的合体字,字义不变。再后来“辛”字被重新改造,为了区别二者,小篆又在“辛”字的下面加了一点。到了汉代“泣”字开始有从“氵”不从“辛”的异体字出现,这个异体字在随后的使用中越来越占上风,最终该字的本字被淘汰。本字由于有“辛”字,所以该字既应该属于“金”行,又应该属于“水”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