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什么生肖?
子鼠 鼠在12生肖中排行第一,与十二地支中配属“子”;每天半夜子时,阳气尽而阴气盛,在阴阳消长交替的时分,老鼠胆量最大,最为活跃,此时它们十分喜欢咬东西,当然也就有了“耗子”、“老鼠”等俗称。“子”也是指孔子,因为孔子出生在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鲁国在周朝时的国君姬姓孔氏。
丑牛 牛在12生肖中居第二位,与十二地支中配属“牛”。古代汉族民间把牛作为耕种工具并用其拉车的家畜,所以它和鼠一样,属于“六畜”之一。同时,人们认为牛很有力气而且非常忠诚,故用来比喻善良诚实的人。《晋书·宣帝纪论》中说:“景帝以雄武之姿,灵机应变,克定凉州,始平西虏,威震西域。……若乃堂堂之阵,正正之旗,宽猛相济,劳逸相符,是以戎车所驾,旌旗所指,无坚不摧。”
这里的“戎车”即指战车,“旌旗”就是战斗中的号角,这里用“牛”字形容战车之坚固,声音之嘹亮,显然是用拟人的手法进行描绘。“孺子牛”也就是指像黄牛那样辛勤耕耘不计回报的人。
寅虎 虎在12生肖中居第三位,与十二地支中配属“寅”。东汉著名学者王充在其著作《论衡》中指出:“寅者,拥也,言万物之头拥立而成者也。”“寅”字从字形上看就像是两个“人”字顶着头,表示两个人并肩而行。
卯兔 兔在12生肖中居第四位,与十二地支中配属“卯”。在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中兔是月亮代管的神兽,与玉兔、月兔相联系。如唐代诗人李绅《月光》诗中有“素魄当空万里霜,朦胧暗碧冷茫茫。谁能更学中秋好,满地珠辉上玉堂”诗句描述的就是月夜观月的景象。“草草良辰恐绝欢,金乌未出柳含烟。人间不会无端恨,何事嫦娥悔月圆”则是唐代诗人吕岩《中秋》诗句,通过描写月亮圆又缺,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农历月初和月末,一阴一阳,日月交替之时,正是“兔”活跃的时候,因此“卯”时也称为“兔时”。
辰龙 龙在12生肖中居第五位,与十二地支中配属“辰”。传说中国古代帝王统一天下后都要到泰山祭天,在黄河边祭地。据说是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实施这一制度。据说当时有双龙盘柱,天子拜祭后乘龙上升,故古人常以“龙”比喻皇帝或天命所归的权力。
巳蛇 蛇在12生肖中居第六位,与十二地支中配属“已”。古人在记载历史事件时常会用神话来解释原因,如《山海经》里就有很多这样的内容。其中就提到过蛇氏族灭掉雀氏族,以及“巴蛇吞象”的故事等等。可见在古代“蛇”和“蜥蜴”一类动物是有害于人类的,并且会被当作祸害的象征。
午马 马在12生肖中居第七位,与十二地支中配属“午”。由于古人用天干地支来纪日,而每个干支都是代表着一天的时间,循环往复,所以每一个月份都有“初一”“十五”,每年也有“春分”和“秋分”,而每年的这两个节气正好对应着公历的3月21日和9月23日。过了这两节气,太阳由赤道进入北半球,天气逐渐转热,所以“午”也代表盛夏时光。
未羊 羊在12生肖中居第八位,与十二地支中配属“未”。古人以地支纪月,按照干支顺序,五月为午月,而四月的小月叫做“闰月”。由于每个月都应有“大小月”交替,于是古人就用羊来象征“闰月”,这样五月也就成了“未月”了。另外,夏季草木茂盛,羊在这个季节会吃得肥肥胖胖,所以说“未”也象征丰盛。
申猴 猴在12生肖中居第九位,与十二地支中配属“申”。关于“猴”的典故和神话传说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孙悟空”了。其实在古代汉族民间,猴子是一种能给人带来好运的吉祥动物。宋代周密在《武林旧事•元宵》条中记载了南宋都城杭州百姓元宵节闹红火时,有一队“猴儿会”的表演队伍:“……次是‘猴儿’,非兽非人,身披画服,手执竹竿,上攀下跳,似怪如痴。”
“猴”还象征着智慧,因为在《西游记》中,聪明的孙悟空能斗败太上老君的八卦炉,又能拔取菩提祖师屋上的仙草而使眼睛重见光明。
酉鸡 鸡在12生肖中居第十位,与十二地支中配属“酉”。鸡在白天鸣叫,提醒人们珍惜时间,勤勉努力。正如《增广贤文》中说:“雄鸡一声天下白。”
古时,人们根据鸡的特点发明了用“鸡”字来表示不同数量的词,如“一雏(雏鸡),二卵(待孵的鸡蛋),三青(小青鸟),四垂(垂羽的新鸡),五伏(伏鸡,阉鸡),六清(清鸡,未长成的公鸡),七俊(俊鸡),八韶(小雄鸡),九珍(珍鸡,未生蛋的母鸡)”等等。
戌狗 狗在12生肖中居第十二位,与十二地支中配属“戌”。在十二神兽中“龙”是最尊贵的,而“犬”则排名最后。不过“犬”却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为了表明这一点,古人用谐音“主”来称呼它,并在“犬”后面加了一个表示地位的“口”字,形成了“犬土”字样,这样“犬”就成了侍奉主人的“臣”,从而成为十二个神兽中唯一的一个“臣”。
亥猪 猪在12生肖中居最后一位,与十二地支中配属“亥”。猪憨厚老实,身上最大的特点好逸恶劳,好吃懒做。《庄子•盗跖》中就把猪比作“无用”的动物:“丘之所知,无非仁义而已。问猪彘(zhì,猪)何如?曰:‘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