臤五行属什么?
“贤”字右边的偏旁,古代作“”,表示手拿着钱,有收买之意;又做“臤”。 《说文》小篆字形。“臤”的解释是:“坚也。从手部。臣兼声。”段玉裁注:“古人名书曰‘笔’者,谓此字之形如人执笔而成字也。”这个字的意思就是“握持”“掌握”。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诗经·秦风·权舆》中有“百礼既至”的句子,其中“百礼”的“百”字,《毛传》解释说就是“百币”,意思是一百束丝帛。这里的“币”字就是“臤”的古文字形。 《周礼·地官·司市》载有六种价钱——“贾(价)”,其中最高的是“珠玉”,“珠玉贾”是“一百二十”;其次是“贝币”,“贝币贾”是“八十”;再次才是“布币”,“布币贾”是“七十”。可见先秦时一斛粟的价格大约相当于现在四十公斤大米的价格——这已经是很便宜的了!
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通行的货币叫“布币”,主要材质是青铜,外形像铲子,因为青铜质地比较硬,所以上面的花纹都比较粗犷,这种钱币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 战国时期的一些布币上铸有铭文,比如晋国的“晋阳五十”、魏国的“安邑三晋”等,这些铭文的“币”字就是“臤”字,说明这种工具的形状和执笔写字的动作一直延续到现在。 另外,我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现代汉语中“贤”字的读音xian2,而在上古音里却读xi1。
古汉语学者王力在《上古音韵》一书中指出,“贤”的上古音对应的位置应该在匣母鱼部,而“贝”字在上古音里属于定母幽部,二者的共同点是“都归鱼部”,因此可以组成一个字“贤”。 不过,根据我在《中华大字经典·甲骨文》里查到的资料来看,“贤”最早出现的字形是下面这幅图: 这是西周早期的金文“贤”字,上面部分的形状就像一个人头上插着几根簪子,下面部分是一个“贝”字。那么这个问题就来了,“贤”字上面那部分到底是什么动物的头型呢?我认为是戴胜鸟(《说文》“贤,戴胜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