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画怎么有五行属性?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一开始学书法的时候也好奇过。 先放结论。在五行的观念下,不同的字,其笔画是有“属性”区别的——这种区别,主要是体现在行笔的路线,即古人所谓的“下笔”,而不是指单根的线条(所谓一画之笔)。
我们看古人写的字,比如“高”、“声”“上”、“日”等等,它们的笔画是呈一定弧度,或者说是“圆转”的,这样的笔画,古人认为它是属“阴”的;相反,如“千”、“文”等字的笔画是横向运行的,也就是古人所说的“逆锋”,这样笔画是属“阳”的。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因为笔都是搁在纸上画的,无论横着还是弯着,总有一个出发点,这个出发点,在古代,通常是被认为是一点,这一点,通常是落在格子的左上角或左下角(也就是古书所说的“峰”的位置)。而这一点,又是入纸的,所以不管怎么动,总是有始有终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方向和起点一变,就决定了这条笔画的阴阳了呀!为什么有的书说阳顺而阴逆呢?这是因为,假如我们是右手执笔,则无论怎样,我们的笔下落都会是从左往右跑的,这样一来,凡是起笔位于左侧的,都是属“阴”的,因为在运行过程中,它们要“碰壁”,也就是要经过由左向右的运行轨迹;反之则是属于“阳”的,因为它不会“碰壁”,而是直接右行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为什么古人写字是“从右入纸而从左出纸”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每个字的笔画是属“阴”的。至于原因嘛,古人可没说错什么,因为这是最合理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