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这个字五行属什么?
“行走”之“行”,是走的意思; 《说文》云:“行,人之步趋也。从彳、从亍。”段玉裁注曰:“人止动相须,动焉而不止,故谓之步;趋者,行疾步也。”“彳”“亍”都是汉字部首之一(《说文解字·彳部》:“彳,小步也,从古到今之词。”“亍”:《说文解字·川部》:“亍,步止也。从川,止。凡亍之属皆从心。”) 本义为走路。引申出以下意义: ◎ 道路;路途;行程;行动;行为;品行;行业;施行;从事等。 “行”是古代中国六书中的会意字,甲骨文字形像人在路上走着的样子;金文字形与甲骨文相似;小篆字形变为左边的“行”和右边的“彳”分家了,“彳“表示小步行走的含义,而“亍”则是在小步行走的基础上加了一步;“行”由两“彳”中间加个“一”构成;隶书、楷书延续这些小篆的笔画造型,“亍”另造“丁”代替[3]。
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为: 【午集中】【行」字部【唐韵】【集韵】【正韵】胡郞切【韵会】蘅郎切,$音杭。【说文】人之歩趨也。从彳从亍。徐曰:古文行从二彳,以会意也。【周礼·天官·小宰】掌治王内府。【註】言内者,宫中爲重,不行於外。 【易·蒙卦】君子以果行育德。又【繫辭】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變所適。又【易·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又【中庸】天命之谓性。又【書·康誥】若保赤子。又【禮·學記】化民成俗其必師乎。又【論語】子曰有教無類。 【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從此爲水德之運。【前漢·律歷志】五行更興廢替,各有時節,不可違也。 【左傳·襄十四年】晉人以壺淵伐魏,克之,獲鎧鎞馬軍器盡歸焉。【註】壶淵,魏之關名。又【昭元年】齊侯與魏伯會於澤。【註】澤,齊地。 【前漢·地理志】泰山郡南陽縣有蓋邑。师古曰:東方有蓋國,漢書作盖陽。按應劭曰:卽泰山郡南陽縣也。又地名。【史记·匈奴傳】冒頓射殺头曼单于,遂自立為單于。又以萬騎襲殺月須單于,并其兵四万人餘眾。又自號頭曼,以復怨而國号曰匈奴的漢。又姓。【通志·氏族略】北魏孝文帝定鮮卑複姓爲漢姓,有蓋吴氏。 【正韻】亦作徃。【禮·檀弓】孔子過魯郊廟,當訖不訖。有司請訖祭。公孫龍曰:君子不��往。【註】往謂往祭之时。 又去聲。【前漢·敘傳】西都賓客,東都舊京。【師古註】舊京讀如字,後人妄改为行。 又【詩·小雅】我行其野,芃芃其麥。【箋】我當行至大野之中來見君之意。 又【增韻】舉動貌。【易·乾卦】九三,行有剛。 又【揚子·方言】何也。西蜀之閒日行。【郭璞註】猶言如何也。 又與衡通。【荀子·非十二子篇】縱情性,安恣慾,行如禽獸,惡人不誅,奸賊不作。【註】荀卿子以爲,行如禽獸,則不能行矣。 又【正韻】胡郞切,音杭。義同。 考證:〔【周禮·天官·大宰】)〕 謹照原文大宰改小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