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基金原理?
“原理”这两个字有点重,不过,就为了这两个字,也要尽量简洁地讲一下。 分级基金的原理其实就一句话:通过资产与负债的匹配,利用结构化金融的策略,来完成对于风险的分散和转移。 在这一句话中包含三个概念:资产、负债和风险;而这三个概念也是解释分级基金原理的关键词。 1.什么是资产?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财务报表列报》对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资产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资产是由企业拥有的; 第二,资产是由企业控制的; 第三,资产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
2.什么是负债? 与资产相对应的另一个概念就是负债了。根据前述《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规定,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这种义务的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判断一项交易是否构成企业的负债,关键要看该项交易是否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
3.什么是风险? 根据前文所述,风险是未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由此引起的潜在损失。从风险管理角度来讲,只要不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任何不确定性因素都可能成为风险。 但对于投资人来说,关注的风险主要是与所投资资产有关的,因此在讨论分级基金原理的时候,我们主要关心的是与资产有关的风险。
4.为什么要进行风险分摊? 因为风险具有不可分散性(除非采取担保措施),因此需要借助某种工具将风险进行分散和转移。分级基金正是通过构建组合、进行分层的方式,来完成对于风险的分散和转移。
分级基金的全称是“结构型分级证券投资基金”,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含义:
1.结构型基金。结构型基金在基金发行时,分为收益较低且稳定的部分和收益较高且不稳的部分,前者为低风险低收益的份额,后者为高风险高收益的份额。分级基金将基金份额人为地分成了风险收益不同的两级。分级基金的低风险份额的年收益率为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税后)基础上一定的收益率,该类份额适合风险承受度较低的投资者;高风险份额的净值为母基金净值减去低风险份额的净值,该类份额适合风险承受度较高的激进型投资者。
分级基金通过合约安排,具有“类期权”的属性,使得其折价、溢价、走势分化具有了理论基础。从投资需求的角度来看,投资工具的分类和产品细分使得其可以满足各类投资人的理财需求。从投资运作的角度来看,分级基金具备了天然的杠杆化投资的工具属性,使得基金收益的弹性得以增强。从套利的角度来看,其折价和溢价率的波动为套利交易提供了潜在机会。从投资交易的角度来看,分级基金低风险份额的约定收益及实际运作中的高折价率为投资者提供了远超过货币基金收益的“无风险”投资机会,使得分级基金成为了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品种。从投资管理的角度来看,通过B份额融资和A份额融券,可以有效利用资金和放大投资收益,使得基金公司的业务模式得以拓展。另外,分级基金的A份额提供了收益稳定的投资品种,B份额提供了杠杆化的投资杠杆,A、B份额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投资者通过买入A、B份额构建投资组合进行波段及波澜操作或者实现折价套利,都可以取得较好收益。总之,分级基金由于具有的诸多理论和投资管理上的优势及吸引力,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自2007年国内第一只分级基金国投瑞银瑞福分级基金正式问世以来,就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子基金之间通常有3种常见的内在联系
一是利益共享。子基金的投资收益及投资风险均按一定比例在各子基金间共享与共担。
二是风险共担。各子基金的净值以一定比例,共同构成母基金的净值。若母基金投资出现亏损,子基金需按比例分担。
三是利益分配优先级不同,比如优先满足A子基金本金安全和相对稳健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