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口腔属于什么行?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之间、六腑之间,脏器与脏器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其中一个出现病变,那么其他也会相继出现问题;另外,五体、五官、五脏是相通相应的,当某一器官发生疾病时,其他的器官也会出现相应的症状。所以,在诊断病情的时候,要考虑到身体的整体状况以及身体不同部位所出现的异常变化,以全面地判断疾病的本质和病因。 因此,临床上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象来分析疾病的性质和部位是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
《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说“有太过,有过甚”。《难经本义.三十一难》中也说:“诊脉贵识浮沉、迟数,而尤当察其虚实也。”说明了虚实是在诊察疾病的根本所在。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这是《黄帝内经》中的经典语句,指出了望色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 古人用五色把人的面色区分为五种基本颜色——赤、黄、青、白、黑,这五种颜色分别对应心、肝、脾、肺、肾五个脏腑及木火土金水五行。同时,五色又各自含有不同的含义:红色代表心,黑色表示肾,青色为肝气,白色属肺,黄色是心气的外在体现等等。从面部的色泽可以了解到脏腑的气血盛衰情况及其病理改变。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面部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许多具有规律性的色彩变化,即所谓“病色”,它反映了内脏疾病的变化发展过程和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等。 根据五行学说,五脏应四时,各有五味所资主。酸味入肝,故肝藏血不足者宜食酸;辛味归肺,肺虚者宜补辛;苦味入心,故心火亢盛者可多食苦以清心火;甘味归脾,脾气虚弱者可用之;咸味归肾,肾病宜食淡盐之品。这就是根据不同的病症来选择不同的食物,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