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为何称男士为生?
「先生」这称呼,现在一般只用于称呼男性友人或陌生人(不熟的人)。 但是,在旧时香港社会里却是专称为对已婚妇女的尊称。 举个栗子说明这个问题:
1973年,港英政府颁布《婚姻条例》,规定所有在香港结婚的夫妇必须到政府登记,发放“结婚证”才算合法……之前很多未经婚姻登记而组成的“家庭”属于非法同居,政府有权把“非法”男女送监狱惩罪。 当时大多数香港人的婚姻都是去政府登记的。
而一旦结了婚,夫妻之间的称谓就变成英文“Mr.\Mrs.+姓氏”或者粤语“先生\太太+姓”。比如丈夫叫李狗蛋,妻子张翠花;结婚后,就可以称呼‘李狗蛋先生’、‘张翠花女士’了——这个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而未结婚的男男女女还是像以前一样称呼即可——“哥儿们”“姐儿们”……
除了这个《婚姻条例》外,另一个导致『生』改为『先生』的原因是中文书写上的繁简之争...... 香港回归前,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都为英语,所以一切规则都以英国为准。
但在中文书写上,大陆采用的是简化字,而香港使用的是繁体字。 繁简之争不仅存在于官方,也存在于民间......比如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如果作者是内地人,那么用的就是简化字;如果是香港人或台湾人,则用繁体字。
而且,那时香港的大学采用学分制,一学期不分周数,只要修满指定学分就算毕业。学生往往利用这个制度漏洞多选几门课,提早修完毕业。学校经常发现同一年级的学生姓名出现在同一家媒体上的时间差了很多(新修的学分还没拿到毕业证呢),怀疑其中有作弊行为。
后来一查才知道,因为汉字不同,学生是用繁简转换软件改动的。
于是,『先生』='生'的说法才正式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