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五行属什么影响?
“五行”其实是中国古代原始的思维方式,是对待世界的一种理解方式。这种思维的方式体现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 中国古代的哲学、医学、文学乃至民间法术等诸多方面都会涉及到对五行的理解。 其中哲学中关于“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更是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即心、肝、脾、肺、肾与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而且中医里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也是和五行相对应的。
在中药中也有五行配药的讲法,如药物中有“酸敛”、“辛散”、“苦燥”、“甘缓”、“咸软”的说法,认为药物通过这五种性质的归经作用达到治病的效果;在针灸上也讲究“五行取穴”,即在针刺时根据病情取相应经络上的穴位进行治疗。 还有“五行穿衣”,“五行刷牙”“五行减肥”“五行养生”“五行催眠”等等以五行原理进行养生的方法。
总之,中医对“五行”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而它的渊源也来自于《黄帝内经》。 在《灵枢·本脏》中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治脏腑者,必先明其道,而后能出津液,发腠理,致腠理,通经络,然才能愈疾病。”
这里就明确阐述了五脏之气在生理状态下是通畅有序的,而在病理情况下则是壅滞混乱的,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调畅五脏气机就是在治疗疾病的根本所在。 而“五行”正好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认识五脏气机的运行规律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