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代表什么生肖?
古人将十二种动物与十二生肖一一对应,其中“龙”“兔”没有对应的动物(因为古时人们认为“龙”和“兔”可以升天,所以用“龙”“兔”象征“辰(龙)”“卯(兔)”,而不用子鼠丑牛象征“子”“丑”);还有一种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这种记载出现于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而此书成书至少在明中叶之后。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商周时代(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的人们是如何知道现代十二生肖的排序的——子鼠、丑牛……而不是卯兔、辰龙……呢? 这显然是一个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只能认为十二生肖的排序是后人编定的,并且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古代哲学基础上的。
所谓“阳历”,是相对于“阴历”而言的,其实是指“公历”;而“阴历”事实上包括中国传统农历以及阿拉伯农历等,这些阴历实际上都基于“太阴历”(月球公转)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 而所谓“干支”实际上就是源于“天干地支”。
我国古代采用“干支纪年法”,即把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序号。如甲子、乙丑等。而所谓的天干地支实际上是古人创造的一种纪元方法。且先有干支再有节气,而非相反。
从甲骨文和金文中可以看出,干支是作为纪元和计算用的符号,而并非仅仅表示时间。例如: 壬申卜,争,贞王其征夷方。贞,王勿征夷方。 贞,王往伐邑,邑亡。二祀一旬又五日丙申,王死于戎,丁酉,葬王。 其载(再)辛未,王自冬至于夏四月,在戎,不常。 其载正二月,三祀一旬又六日甲午,王在,邑大寝。(《合集》3698+3738+3742+3750+3756) 以上文字中的“壬申”“贞王”“伐邑”等的“日”就是用“干支”计日的结果。而“正月”“二月”等用的是“农历”(一种阴历)。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干支是作为记元和计算的单位使用的,这与公历以“年”“月”“日”算作计时单位是完全一致的。而传统中医也是严格按干支来计算时间的。
因此可以说,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所说的“支干相生”实则指的是农历月序与天干循环,而并非是今日之“阳历”,更非源于西方的“黄道十二星座”。 而所谓“六合”“五星”“七政”实际上都是古人观测天象的方法和结果。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古人把太阳和月亮看做是两个“天体”,而把“五星”(木星、金星、火星、土星和水星)看作是从地球轨道平面伸向星空的五根柱子。因此“五星”实际上指的是“五颗行星”——这是现代概念和观测方法下的定义。在古典中国,人们是用“五星”指称五个行星的,而不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星”。否则的话,中国的行星名称和罗马人的命名体系就完全不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