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旅游景点有哪些?
龙形山镇,又称巴川镇位于重庆市铜梁区中部,距重庆主城区70公里、铜梁城区2公里;国道319线穿境而过,是铜梁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东与土桥镇接壤,南邻蒲吕街道和福恩集团、西接南城街道办事处、北连铜梁县工业园区。全镇幅员面积48.6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社区),常住人口5万多人,境内有中学两所,小学七所及幼儿园八所;卫生院、邮政储蓄银行等服务机构;铜梁区人民医院龙形山分院坐落境内。 据《铜山县志》记载,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因县城治所移往今铜梁城而将原县城更名为“龙都”,以寓吉祥之意。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废“龙都”置“龙安乡"。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改置龙安镇至今。 龙形山镇于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建场,当时只有几户人家,因四周环水,且地形似一条巨龙而得名“龙头场”——取意“龙抬头”、“风生水起”;后因地名重,易名为“龙眼井场”;民国初改名“龙眼场”;民国二十四年改名为“龙场镇”,一直沿用至1955年。次年又改名为“龙胜镇”;1983年复名“龙场镇”;1995年在行政区划调整中并入原巴川镇为龙形山村,属新巴川镇管辖;2002年10月随新巴川镇的分设而复置建制,称龙形山镇人民政府并沿用至今。
一、人文景观
1、文庙。又名孔圣殿,现属铜梁中学,占地四亩多。由大门、泮池、大殿、东西配房组成。始建于明天启年间,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建,1982年重修。199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门为石木结构,砖瓦覆盖的两层仿古建筑,高约8米,宽11米,进深11米。大门两旁各有2米高的石狮一对。过大门,便是半月形池塘,称为“泮池”。塘上有拱桥,叫“泮桥”,两侧有护栏,每侧各9级台阶。过泮桥为“月台”,月台上原有拜台、钟鼓楼,今俱无存。大殿坐北向南,歇山顶,前出廊檐,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前后三间,左右各一间厢房,通面阔15米、进深10米。 2、黄桷门牌坊。位于铜梁城北的319国道旁,横跨公路。其建筑形式属于明代典型风格的建筑物。该坊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600年),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及光绪十九年(1893年)重修两次,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了。 黄桷门牌坊系用青砂岩砌筑而成,上下两层,全高13.2米,宽8.8米。底层坊身下饰须弥座,上承挑檐,左右各置石狮一尊,正中有圆拱门洞。上层坊身为楼阁式建筑,四面辟窗,每边四间,三层六斗,层层升起收分,呈“卷棚式”顶盖。四角竖立八角石柱,上刻楹联四对。从下往上数第二层正面的一副楹联是:“道贯周孔垂千古,德合乾坤耀万年”;第三层的正面一副楹联是:“经纶济世勋猷卓著,节义流芳旌表流芳”。整个牌楼雕刻精美,气势雄伟壮观。
二、自然景点
1、虎峰山。海拔464米的虎峰山是铜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地处新城区中心地段,南北两面环绕着城市,东西三面都是森林,远远望去,像一只昂首怒吼的老虎蹲踞在新旧城区之间,因此得名“虎峰山”。 据传,在唐代开元盛世时期山上就有寺院香火旺盛,到了南宋末年战乱频仍,寺院被毁,此后就再也没有人修建过了。清朝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在知县王邦俊的倡导下,人们才在山麓修起了关帝庙和大佛寺。 解放初期,寺庙被拆除,山脚下的农田被改造为果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地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在山上种植花草树木,使这里变成了一座风景秀丽的山林公园。1988年12月被县政府批准为市级森林公园。1998年,县委、政府决定将虎峰山打造成为新的旅游休闲胜地,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山上已经建成了“虎峰寺”、“大佛殿”、“观音堂”、“望月亭”等一大批建筑,修建了登山步道,栽植了大量的花木,还引来了珍稀树种——银杏树。特别是今年春节期间,为了迎接亚运会的到来,虎峰山公园还举办了迎春灯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游览观赏,给这座历史悠久的山峰注入了全新的生机活力。 目前,在虎峰山的规划建设中,已形成了以虎峰山景区和体育公园为中心,以金龙大道、南环路等为轴线,辐射周边的布局合理的生态居住小区;以虎峰山公园为核心的生态园林景观已成为市民和外地游客休憩、锻炼的好去处,成为一座融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靓丽名片,同时也成了铜梁人民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2、小天池景区 小天池位于巴川街道小南海村5组境内,距铜梁城区17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小天池是由一个天然湖泊演变成的天然湖泊群。湖面开阔,清澈如镜,犹如一颗镶嵌在绿色丛林中的巨大翡翠宝石,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湖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奇花异草遍布其间,让人目不暇接。 在小天池周围还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供欣赏游玩:有形态各异的溶洞群,千姿百态的石笋、钟乳石,惟妙惟肖的地下河瀑布以及神秘的“天坑”等,这些景物或如神工鬼斧,或宛若天公造化,神秘而神奇!更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中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其中较有名气的有“猴子偷桃”“仙女撒花” “老鹰觅食”等等。